浅析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甘文静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渗透,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内容与价值都发生了变化。
        甘文静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实验学校 3317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渗透,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内容与价值都发生了变化。小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形成优良的兴趣爱好。若是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需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去了解音乐,领会音乐作品的意境,感受音乐蕴含的魅力,对音乐形成源源不断的浓厚兴趣。本文从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入手,探究如何在素质化教育理念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小学生音乐课堂结构,为解决小学音乐教学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
        小学音乐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是学生接触音律、了解艺术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遵循“生本”教育理念,要求小学音乐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小学音乐自主学习课堂,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有效的人文熏陶,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激发学生艺术情感的前提,也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驱动力。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遵循素质教育理念,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入手,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与措施,打造趣味性的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带着兴趣融入音乐教学当中。
一、小学音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小学音乐教学,要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实际教学中,能使得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音乐的教师很少。在教育教学系统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例如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小学生多数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为,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以致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的自我喜好被忽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音乐或是其他艺术形式的魅力,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从学生的学习喜好以及教学内容入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激情[1]。可惜的是,当前多数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还无法做到这一点,课堂上主客体关系还无法完全改变。
(2)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师要立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了解教学理念,改变以往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僵化,学生在僵化的音乐学习中无法得到优良的艺术熏陶,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潜力得不到激发,教师对学生音乐自主表达的关注度不高,小学生缺乏音乐学习动力,在课堂上一味地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自主性、积极性逐步缺失,无法激活学生的音乐兴趣。

多数音乐教师都在探索教学改革之道,只是音乐课程地位依旧边缘化、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调,无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以致于学生无法拓展自身的音乐知识面,影响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2]。
2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与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
(1)基于小学生特点,创建优质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音乐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要以学生学习情况作为切入点,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以及专业能力,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革新传统音乐教学方法,意识到兴趣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价值。因此,教师要注重应用趣味化教学方法,合理引入现代化教学技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为目标,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音乐,体会音乐的内涵,接受艺术的熏陶[3]。例如,在《采蘑菇的小姑娘》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从网上寻找适合学生观看与学习的音乐视频以及图画,然后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出来,便于学生在鲜艳生动的画面中,身临其境,感受女孩的心情与想法,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深化小学生的音乐艺术理解能力。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保持、延续这种情感,学生才会在整堂课中都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避免三分钟热度。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和学生平等互动,使得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对音乐这门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在师生角色改变中,则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从以往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教师负责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但是不能控制内容;可以给出主题,但是不能控制答案。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来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任务的完成及部署却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的设定让学生主动参与任务中。此外,课堂教学中,更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活跃性,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例如,《小鼓响咚咚》教学中,在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的同时,教师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创编舞蹈、上台表演等,为学生创建宽松、活跃的自主学习课堂,并注意课堂用语,多多肯定学生的想法与创造,让学生逐步信任自己,形成参与课堂的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育中,为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走出传统教育理念的局限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革新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丰富小学生的音乐知识,组织多样化、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活动,使得小学生能在音乐构建的氛围中,得到有效的人文熏陶,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宝红.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中国高新区,2018(10):106.
[2]李鑫鑫.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4(42):378-379.
[3]刘海琳.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才智,2015(0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