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及其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苏礼莎
[导读] 摘要:智能配电网融合了多种配电技术,并实现了技术的良好配合与集成,完成了对传统配电网的优化和改进,推动配电网运行效率的提升。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221000
        摘要:智能配电网融合了多种配电技术,并实现了技术的良好配合与集成,完成了对传统配电网的优化和改进,推动配电网运行效率的提升。智能配电网选择运用了全新的调度控制方案,这是确保智能配电网管理实效性的关键随着。基于此,本文对智能配电网控制系统以及优化调度技术的应用展开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阅。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智能配电网是在传统配电网基础上选择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构建形成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对电网以及电力用户用电状况的实时监控,更加方便信息的传递,这对于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电网调度是智能配电网运行的关键所在,对现代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电网企业的不断发展,按照自身的需求开展了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建设,构架主要有监测预警、调度管理、安全校核以及调度计划。
        1 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设计概述
        1.1设计总体框架
        在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一般可以将其分为四区,在相关研究中的基础依据是新一代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这样就能够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调度控制系统中的各个区域。其中一区和二区的作用主要是对县级等地方电网进行控制和调度,是调度控制系统中的基础部分,一区具有实时监测、拓扑分析、馈线自动化、图模管理等多样化的功能;三区主要是调度管理系统,且具有统计分析、故障研判、计划性停电、保修功能单管理等功能;四区主要是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在电网调度控制机构中将上述四区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进行设置,就能够实施分布式建设。
        1.2一体化建模和一体化技术
        在智能配电网的实际运行中难免会发生故障状况,为了更好的展现智能配电网智能化运行,可以在配电网的调度控制和故障抢修中实行一体化技术,并且展现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资源的整合化管理和责任分区,并且在高效率的数据传输总线帮助之下,达到业务之间的协同化发展。在这样的一个一体化技术环境下,能够实现电网故障的及时性抢修效果。为了更好的保障配电网在技术业务方面的拓展效果,可以在系统当中构建关于高、中、低的全网性拓扑模型,高压模型主要是来源于调度控制系统,在电网调度的模式之下,可以开展数据文件信息的接入。在中、低压模型当中,模型的建设主要是在于GIS平台,其可以借助CIM、XML当中的数据文件实行信息及时接入,在一体化的建模中需要充分考虑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的功能需求,实行一种图库一体化的建模方式。
        2 智能配电网调度优化技术的应用
        2.1二次安全防护技术
        二次安全防护技术的应能够保证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安全性,在此过程中,配电终端系统以及调度系统采用单向认证的防护技术,在非对称加密技术的基础性展开身份认证。最终完成对系统参数的控制以及报文的完整性,同时对用户的身份展开鉴别,添加相应的时间标签。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安装了相应的安全模块,能够对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控制命令的参数展开签名,最终达到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身份鉴别的目的,提升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完整性。另外,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的配电终端系统、故障指示系统在连接到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必须基于其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安装国家认证的隔离装置。
        2.2馈线自动化分区技术
        馈线自动化技术是智能配电网发展中的重点技术,在实际的配电网中,需要进行馈线分区。

在进行馈线分区之前,需要进行配电系统类型的分析,例如在经典的中压配电系统中,由以下环节组成:主干线、分支线、熔断器、隔离类开关、联络开关以及配电变压器等部分组成。按照以上的拓扑分析方式,面向开关进行馈线分区,在不同的馈线中含有不同的配电网馈线分区方式,主要分区方式如下:以断路器为边界进行分区,将馈线划分为多个一级分区,一级分区外。在各个一级分区中,以隔离类的开关为边界,按照以上的深度和广度的优先搜索原则。
        2.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
        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显著特征在于可以实施监控配电网运行状态,控制操作,并且可以实现故障抢修可视化等。配电网当中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在于发布配电网的拓扑信息,空间信息以及地理背景信息等。地理信息平台提供的地理背景信息主要是将电网系统的空间信息转化为控件方式;电网拓扑信息主要是建立有效模型,并且通过可缩放矢量图形方式实现。
        2.4配电网拓扑技术
        如果想更好的实现配电网智能调度控制,就需要加强拓扑分析。相较于电网配电中其他的分析方式来说,拓扑分析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体现在对电网运行状态的要求比较高,即要求配电网需要在闭环设计状态中,进行开环运行模式。这也是基础性计算分析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分析电能供应联通性问题。就分析方式的不同,配电网拓扑分析主要包括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两种。其中深度优先搜索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且搜索原理简单,当接收到访问目标之后,从这一节点开始就进行了访问,访问的节点是不相同但是相邻的节点;然后以该节点为访问起点,再次进行其他节点访问,访问的节点与第一次访问的节点相邻,直到所有的目标节点都完成访问,这整个过程就是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是在搜索第一个节点的同时,也搜索其他目标节点,这样就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所有节点的访问。
        3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发展方向
        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将逐渐朝着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等方面发展,从而提高调度系统功能,发挥其在电网稳定运行上的作用。未来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将是一个智能化系统,将系统数据及负荷数据结合起来,测量系统中主要包括智能电表、用户是外网、通信网络等。并且调度系统中将逐渐引进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巡视系统和智能输电运行系统等,可促进电网调度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促使电力调度规划的有效实施。另外,智能调度系统朝着广大互联方向发展,使得系统中的数据互相传输,突出调度系统互动性能,保证电网调度在信息顺利传输下全面开展。并且未来调度自动化系统更多是一种功能可组、布局灵活的系统结构,能提高电网调度灵活性,使得电网信息层次清晰,有利于提高电网调度质量和效率。在进行智能化电网调度时,系统可将输电、发电和配电等信息集中在信息平台上,进而达到电力供需平衡。整体来看,未来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能做到对用户电能需求的实时掌握,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电能资源分配,从而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提升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应用质量,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的技术方案设计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同时还能提升其中各项技术的应用质量。由此可以看出,研究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的方案设计,能够为今后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义昌,余艳,袁成志.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与应用[J].通讯世界,2019(11).
        [2]朱建铭.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设计及关键技术[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6):90.
        [3]赵晓彦.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设计及关键技术综述[J].科学与信息化,2018,000(020):P.33-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