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产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互动性机制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文晶
[导读] 摘要: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建筑产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其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市  100024
        摘要: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建筑产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其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生态效益对产业经济发展、人们生存环境等带来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引起建筑行业人士的警惕与关注。笔者首先探讨了建筑产业经济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对其存在的互动性机制进行整理与归纳,希望能够为促进建筑产业经济的发展、生态效益建设等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照与借鉴。
        关键词:建筑产业经济;生态效益;互动性机制
        引言: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筑产业经济获得飞跃发展。在此期间,也出现不少问题和障碍,对促进我国建筑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工作中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若要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尽快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那么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筑产业经济一定要与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两者形成合力,则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接下来,我们着重探讨建筑行业的整个要素在具体应用期间对建筑产业经济、生态效益的互动性机制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一、建筑产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内在关系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必然能够推动建筑产业经济的飞跃发展,这已经是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力量。对于建筑产业经济而言,其对整个建筑体系发展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通常而言,建筑成本、施工周期、工程质量是建筑产业经济覆盖的三大要素。假若企业负责人希望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那么一定要确保生产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并且要尽可能地缩短施工时间、控制施工成本,由此能够获得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建筑产品。不过,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建筑公司或企业领导过于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却很少关注其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这必然会引起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要促进建筑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注重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不同环节的管理与监督[1]。例如,对于后期施工来说,一般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特别是一些资源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和利用,对此,若要促使相关资源的使用周期延长,那么一定要选购高质量的材料,由此能够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益。对此,在实施可持续战略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必须要注重原材料的采购与利用,这也是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
        对于环保设计理念而言,其代表着人和大自然的内在关系。那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务必要协调处理人和大自然、建筑三者的内在关系。对此,环保设计理念不但要为社会大众创设一个和谐、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并且还需要确保周边的环境舒适、健康,这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在环保型建筑设计过程中,真正地体现出生态效益,由此才能够符合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对此,设计人员务必要真正地理解生态效益的概念及内涵。从概念上来看,生态效益是指生态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或带来的影响,其又称作为环境效益。那么对于相关职能单位、规划单位来说,不应该过于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却需要重视生态环境。生态效益这一理念具有的实践意义是不容小觑的,其宗旨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全面融合,由此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理念的影响下,我们必须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经济发展和价值理念的全面融合。对此,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的话,必须要对其实施科学、高效地控制与规划,否则这一浪费现象必然会对其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将生态效益与建筑产业经济全面融合,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构建和谐生态文明是一个必要的基础要素。
        二、建筑产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互动性机制的探析
        (一)强调建筑经济主体和生态效益的互动
        站在建筑经济行为主体的层面进行分析,建筑领域的业内人士代表着该行业的行为主体,一般是指各类和建筑行业相关的业内行为人。若要促进建筑产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那么必须要加强建筑经济主体行为的引导与控制,确保其实现规范化管理。一方面,需要彰显出社会舆论的积极引导效应,增强建筑经济主体的生态文明观念。当建筑经济主体和生态效益实现互动时,则需要加强建筑经济主体的生态效益观念的培养。大家都知道,基于“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逐渐朝着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其之间的互动具有良性特点,不过,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其一般具有高污染、高浪费等特点,必须要对相关的经济主体实施生态效益引导,增强其生态效益观念。现今,与生态环保相关的社会舆论机制愈发完善,不过对建筑经济主体的生态效益观念的培养缺乏一定的力度和深度,需要加强社会舆论的渗透与引导,从而能够迎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彰显出法律制度的强制效应,加强建筑经济主体的生态纪律意识培训。对于建筑经济主体而言,其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通常并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观念,却体现出“小、多、散”的思想,从某种角度来看,一些建筑经济主体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往往会不择手段,乃至出现损害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消极行为。所以,一定要加强法律层面的管理与监督,且在实际工作中在强化生态效益环节必须要严格遵循节能环保原则,由此能够有效地规避建筑经济主体的一系列不合理、不合法的侥幸行为。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彰显出法律法规的生态维权功能,增强建筑经济主体的生态权益[2]。

对于建筑经济主体和生态效益的互动而言,在关注生态效益的过程中往往会提高建筑成本,由此会使建筑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被动局面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则需要在此背景下确保生态效益建筑经济主体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在特定情况下乃至在利益分配、市场竞争等过程中,必须要维护生态效益经济主体的地位及权益。经过以上内容的探究与分析,有利于促进建筑经济主体和生态效益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强调建筑经济客体和生态效益的互动
        站在建筑经济的组成要素、影响条件等层面进行分析,建筑经济客体一般包括三大要素:成本、时间、质量。那么对于建筑经济主体而言,则需要对这三大要素的控制,确保建筑经济行为能够实现经济客体和生态效益的有效互动,具体来说,其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态成本与生态质量。由于生态效益理念已经成为建筑经济主体的一个重要思考方向,对此,生态环保也是确保社会大众拥有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建筑经济客体中,生态成本、生态质量已经变成其中不可忽视的影响要素。所以,这两者是促进建筑经济客体和生态效益互动的重要过程。对于生态成本来说,其一般是指对生态类建筑材料的生产、耗用,对建筑垃圾的绿色化处理等内容,此和一些学者提到的“环保建筑”存在一定的类同性,也就是说在建筑经济产出环境,因为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而需要支付一定数量的费用,这是现代经济发展历程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根本体现,也属于生态效益的另外一个表现路径。对于生态质量而言,其是指在建筑行为活动中形成的需要符合生态环保需求的相关内容,这是确保建筑生态质量、维护生态效益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现代社会对建筑行业经济发展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于建筑经济客体的关注对象来说,必须要协调处理生态成本和生态质量的内在关系,这是促进建筑经济客体和生态效益实现良性互动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加强建筑创新技术和生态效益的互动
        如果站在生态效益层面进行分析,强调节能环保是建筑产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实现全面融合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通过一些学者的研究能够发现:从生态经济角度来看,建筑产业经济的表现一般是利用现代技术对建筑成本进行控制,并进一步优化建筑功能。对此,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一些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建筑所具备的特征有两点:创新和实效。当然,从本质上来看,都需要符合“节能”要求。那么在建筑创新技术应用和生态效益的互动方面,其表现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需要加强对环保型建材的设计、应用;另一方面需要对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生态能源实施创新应用。特别是对于前者而言,务必要严格遵循政府激励、企业主导的原则,利用一些地方政府实施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建筑相关企业的环保节能技术的研究,由此能够促进企业生态经济的全面发展,例如:利用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加强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全面运用等[3]。对于后者而言,则需要全面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建筑要求,整体来看,务必要重视建筑经济活动中生态效益的指导性地位,需要因地制宜地彰显出清洁能源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例如:东北的风能、南方的水利资源、西南的太阳能等,基于全面彰显地方性特色资源的前提下,持续完善建筑产业后期关联设备的应用体系,由此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害,把生态效益与建筑产业经济全面结合。利用以生态效益为中心的建筑创新技术的设计、运用等,真正地达到节能目的,由此能够促进建筑产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四)促进建筑产业模式和生态效益的互动
        由于现阶段中国经济已经逐渐由粗放型转向效益型,对此,在建筑经济体系中,其产业模式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变革与调整。也就是说,在现今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筑产业“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生态效益而言,这些发展方向必然能够推动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能够促进建筑产业模式和生态效益的积极互动。根据其互动情况来看,业内人士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强调建筑产业标准化的应用和发展。基于“集约化”原则的作用下,必须要结合生态标准,打造标准合力。二是强调建筑监督规范化的原则,在实施标准化发展原则期间,必须要融入生态元素,加强规范化监督与扣工资。站在建筑产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层面进行分析,需要通过生产、设计等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并将其与生态标准相结合,由此能够促使建筑经济体系建设的持续优化,真正地达到生态效益的目的;站在建筑监督规范化体系建设层面进行分析,需要在建筑设计、施工、应用等环节加强生态监督与管理,且在体系建设环节不断优化,丰富生态监督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将第三方检测验收和认证制度的重要地位体现出来,这是促进建筑产业模式和生态效益实现良性互动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对建筑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互动性机制的探究能够看出,这并非是一个瞬间能够实现的任务,却需要通过对建筑产业经济中的相关内容、过程展开深入性地探析,并结合生态效益的基本原则及要求,在各个层面、环节等实施全面融合,由此通过发挥合力效应方可真正地实现建筑产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这也是促进建筑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参考文献:
        [1]池剑文.建筑产业经济与生态效益互动性机制研究[J].知识经济,2018,478(20):70-71.
        [2]谷瑞轻.试析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性机制[J].中国科技投资,2017,000(027):187.
        [3]丁亚清.浅谈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良性互动[J].知识经济,2016,000(023):100-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