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滴灌棉田害虫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谭淑颖
[导读] 摘要:棉花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对国民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棉花生产中,虫害对棉花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对北疆棉花主要病虫害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当地环境、种植结构等提出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北疆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头台乡农技站  新疆乌苏  833001
        摘要:棉花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对国民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棉花生产中,虫害对棉花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对北疆棉花主要病虫害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当地环境、种植结构等提出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北疆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北疆;害虫综合防治
        棉花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其总产量居世界前列。新疆是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0%左右,在棉花生产中,常会遭受病虫害的危害,造成经济损失达5%~15%,如果防治不及时,损失可达30%~50%,化学农药是防治虫害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为害,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但是由于长期大量施用,逐渐产生抗药性,只有加大药剂量才能有效防治,同时由于农药大量使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环境污染。因此,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的综合防治是棉花病虫害的防治的必经之路,本文就北疆棉田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为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1 地老虎的综合防治
        1.1发生特点
        危害棉田的地老虎主要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经常会混合发生,大地老虎和小地老虎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来年3-4月出土,4-5月达到为害盛期。黄地老虎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3-4月化蛹,4-5月羽化,仅第一代幼虫为害棉苗。地老虎食叶肉留表皮,使叶片成缺刻,大龄幼虫切断幼苗近地面的根部和主茎,引起缺苗断垄。
        1.2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轮作倒茬,秋季翻耕田地,清除杂草,曝晒土壤,可杀死大量幼虫和蛹。提高整地质量,对受害重的棉田在棉花苗期可结合灌水淹杀部分幼虫。
        (2)生物防治,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或配置糖:醋:酒:水=6:3:1:10的糖醋液进行诱杀。
        (3)化学防治,地老虎幼虫3龄后对药剂的抵抗力显著增加。因此,药剂防治一定要掌握在3龄以前。可用75-80%故百虫粉剂170 g同米糠混合后撒施地中。也可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3000倍液,或45%毒死蜱+噻虫嗪或高效氯氟氰菊脂进行喷雾,喷雾时间选择傍晚。
        2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
        2.1发生特点
        棉铃虫是棉花花铃期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在北疆棉区一般每年发生3代,幼虫取食生长点、花蕾、花瓣和花铃,受害的蕾不能正常开放,不能正常发育成花铃。受害的花铃,为黑褐色水浸状斑,严重时棉铃上布满黑点,僵化脱落。
        2.2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秋耕冬灌,压低越冬虫口基数;优化作物布局,在田边、渠埂点播其他作物,避免邻作棉铃虫的迁移和繁殖;控制水肥,防止棉花徒长,可降低棉铃虫危害;多施农家肥,保持和改良土壤结构,及时清地深翻耙地。
        (2)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应用生物农药,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和苏云金杆菌在棉铃虫孵化盛期施用,核多角体病毒制剂每亩40 g,常规喷雾。苏云金杆菌每亩200~250 g,兑水稀释200倍,在棉铃虫孵化盛期常规喷雾2-3次后,可有效防治棉铃虫的危害。棉铃虫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利用黑光灯来诱捕也是比较好的方法。
        (3)化学方法,适宜防治棉铃虫的主要农药品种有保得、辉丰一号、功夫、多虫清、蕾司令等,在使用过程中切忌一种农药连续使用,注意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3 棉蚜虫的综合防治
        3.1发生特点
        近年来,北疆垦区棉蚜虫中等发生,越冬虫口基数普遍偏高,蚜以刺吸式口器在棉叶背面和嫩头部位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片畸形生长,植株生长缓慢。同时,棉蚜排出大量蜜露,附着在叶片表面,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蜜露还会招致霉菌寄生,产生黑霉病,棉铃受害,导致脱落。
        3.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冬春季铲除田边地头杂草,早春时及时消灭越冬寄主上的蚜虫。适时施用氮素化肥,多施磷钾肥料,促使棉株早发,抑制棉蚜的发生繁殖。
        (2)生物防治,棉田插种高粱、玉米等作物,招引天故,保护利用天敌,可以很好地控制伏蚜。


        (3)化学防治,北疆地区长年使用啶虫脒、吡虫啉等杀虫剂,导致抗药性加剧,可采用50%甲胺磷乳剂或40%氯化乐果乳剂,烯醇和水,按1:0.1:5的比例配制成涂茎剂,防治蚜虫效果较好。毙蚜丁(烟碱)和增效烟碱,亩用量50 g,且对天故基本安全。各地要根据用药的历史,棉蚜产生抗药性的实际情况来选定,而且在一年中要轮换使用,对已经产生抗药性的棉区,不再使用此类药物。
        4 棉叶螨
        4.1发生特点
        棉叶螨群集在枯叶、杂草根际和土缝或树皮上越冬,北疆垦区棉叶螨出蛰期为3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前在杂草上活动繁殖,7-8月持续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对棉叶螨扩散极为有利,螨为害棉花初期产生黄白色斑点,随着危害加重,叶片出现红色斑块,直到整个叶片都变红,轻者棉苗生长停滞,蕾铃脱落,后期早衰;重者叶片变红,干枯脱落,植株形成光杆。
        4.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在叶螨越冬前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深翻土地。
        (2)生物防治,
        (2)生物防治:使用具有选择性的生物农药,例如扫螨净等,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作用,达到“以益治害”的目的。
        (3)化学防治,在叶螨已产生抗性的棉区可用73%克螨特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20%三氯杀蟒醇1000-1200倍液,亩用量25-40ml进行叶面喷雾;20%速杀眯乳剂2000-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5 棉蓟马的综合防治
        5.1 发生特点
        棉蓟马是一种间歇性为害的害虫,在土缝或枯叶杂草上越冬,棉苗出土后迁入棉田为害。苗期危害期偏长,北疆垦区棉田始见期为5月上旬。由于棉花连作,棉蓟马危害逐渐加重。苗期未现真叶前棉苗生长点受害,导致真叶不生长,只剩两片肥大的子叶,生产上成为“无头棉”。真叶长出后生长点被害,形成多头棉,结铃显著减少。
        5.2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播前使用含吡虫啉、噻虫嗪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2)农业防治,结合定苗及时拔除无头棉、多头棉;在棉花出苗前铲除田边地头杂草、打保护带,能有效压低虫口基数。
        (3)生物防治,注意保护田间天故数量,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4)化学防治,在苗期使用烯啶虫胺、吡虫啉、啶虫脒、呋虫胺等药剂普防2-3次,气温偏低时建议使用吡虫啉;也可用40%辛硫磷乳油450~600 ml/hm2,或2.5%溴氰菊酯乳油225~300 ml/hm2,进行喷雾。
        6 棉盲蝽的综合防治
        6.1发生特点
        棉盲蝽以卵在植物组织内越冬,在北疆可完成3-4代,卵在4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陆续迁入棉田。6月到7月是为害盛期。靠近树木、绿肥田或田间杂草多的棉田发生为害重。
        6.2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冬季清除杂草,消灭其上的越冬卵;田间发现多头棉,底部多余的枝条去掉,只留最上部枝条,促根、促长。
        (2)生物方法,成虫高峰期于夜晚点灯诱杀成虫,以双色灯效果好,面积大效果好。
        (3)化学防治,采用整片防、整片治,从四周向中间打,周边地块全部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从棉花苗期至花铃期发生危害,可用50%甲胶磷或40%久效磷乳油药液滴心。开花后可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对硫磷1500倍液,或43%新百灵乳油1500倍液。
        参考文献:
        [1] 陈军梅.新疆博州2018年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09):90.
        [2]  何晓桦.棉花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农村科技,2017(04):37-38.
        [3] 杨亚丽.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新农业,2019(23):22-23.
        作者简介:
        谭淑颖(1978年6月),女,汉族,甘肃静宁人,大专,农艺师,毕业院校:乌苏市农广校。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