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应急救援人员自身伤亡原因及应对策略 张国宽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张国宽
[导读] 摘要:随着矿山安全生产投入的不断增加,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矿山灾害发生数量在不断减少。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  河北唐山  063100
        摘要:随着矿山安全生产投入的不断增加,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矿山灾害发生数量在不断减少。矿山救援作为保障安全事故被困人员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其救援能力直接关系每一位矿山作业人员安全。文中就对矿山应急救援人员自身伤亡原因进行探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矿山应急救援工作更好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矿山;应急救援;伤亡;原因;应对策略
        引言
        矿山应急救援主要用以矿井水害、瓦斯以及火灾等灾害救援,然而现实中由于受专业人才队伍、高精度装备匮乏、灾害评估、实战演练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矿山救护在灾害救援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甚至导致在救援过程中发生救护队员伤亡事故。因此,一定要分析矿山应急救援人员自身伤亡原因,完善应对策略。
        1矿山应急救援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普遍适用大多数矿山企业的应急救援,但对于一些偏远矿山企业,为保证救援及时有效,需要多个区域矿山救护队签订联动协议,联合开展事故救援。在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方面,我国加大对应急救援的投入力度,并不断扩充救护队伍,救护队员的综合救援能力得到提高,可处理所服务矿区内的中小型事故,但应对某一类重特大事故时,救援能力显得较为薄弱,常造成救援人员自身伤亡,迫切需要处理透水、顶板坍塌、火灾等事故的专业救援力量,协助救护队开展救援任务。在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方面,我国已自主研发出大量的应急救援装备,并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技术的交流与研究,但整体看,仍存在一些难题没有解决。
        2矿山应急救援人员自身伤亡的原因分析
        2.1缺乏联动机制,应对重特大事故的能力不足
        我国矿山地域辽阔且呈区域特点,当涉及跨地区、跨行业的重特大事故时,救援队伍机动性能差,无法保证事故发生后采取有效救援措施,延误救援时间。因此,有必要建立矿山救护应急联动机制,以实现统一指挥、联合行动,为矿山及周边社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和矿山安全保障。比如,矿山发生事故时,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很宝贵,这就要求在救援前制订有效的救援方案。由于矿山救援体系比较薄弱,并没有能力设计很好的救援方案,极大地降低了救援的效率,更为关键的是,救援时各个部门的职责并不明确,造成了人员自身伤亡。
        2.2部分救护队装备落后、配套性差
        由于矿山应急救援的特殊性,工作空间受限、环境恶劣多变,随时会引发各种次生灾害,决定了矿山应急救护队员必须携带高效、可靠的救援装备和应急通信设备。然而,部分救护队并没有按照矿山安全生产要求配备相应的救援装备或设备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救援效率,并延误了救援时间。由于各个矿山发生事故的概率整体来说还是比较低的,而且矿山救援需要较大的投入,很多矿山应急救援的装备非常简陋,只适用于一些简单事故的救援。据数据统计发现,在中国10000多个矿山中,只有不到1/6的矿山建立了专业的救护队,大多数矿山的救援队都是由矿山一线员工担任,在这样的配置条件下,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矿山的应急救援效率非常低,甚至造成救援人员自身的伤亡。
        2.3缺乏应急演练与培训综合基地,演练效果与实战差距较大
        我国大多数救护队已建立演练与培训基地,并定期开展训练,但基地功能单一,仅针对某一类灾害进行演练,且没有按照实战标准建设,导致模拟演练与实际救援中的各种环境参数差距较大,演练效果不理想。因此,根据我国矿山安全现状及区域性矿山的实际需求,构建科学化、高效化的区域矿山应急救援体系,推动矿山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对提升我国矿山应急救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矿山应急救援伤亡的应对措施
        3.1建立矿山应急救援管理体制
        矿山应急救援要求在第一时间召集一切救援力量,火速抵达灾害现场进行抢险救灾,如果救护队的管理体制中间运行环节繁多、责权不统一、机构错综复杂,将会延误救援的最佳时机,导致灾情进一步扩大。大多重特大事故发生后,矿山企业首先组织力量进行救灾,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故状况。若按照以往的应急管理体系只进行逐级汇报,当区域救护队或国家救护队到达现场时,灾情可能已无法控制,被困人员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身亡,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为提高区域救护队的救援效率,根据区域内及周边区域矿山救护队的实际情况,区域救援基地之间、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之间签订相应的联动救援协议,针对某一类重特大事故,与救护队员联合展开救援,将大幅提高救援效率,减少人员伤亡损失。
        3.2提升应急救援的技术装备水平
        针对目前矿山应急救援设备差的问题,需要根据矿井实际生产规模购入一定的应急救援设备。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设备,不仅能提升矿山救援的成功率,还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救援队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形成二次灾害。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已经建立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能覆盖中国绝大部分的矿区,但救援基地的总体数量仍显不足,同时布局也不尽合理,且许多基地还缺乏能承担跨区域救援任务的大型特殊装备。国家还需要规范矿山救援基地的布局,使得每个基地的救援范围更广。与此同时,每个矿山还应该大力建设自己的救援队,以备在国家救援队到来之前起着一定的辅助救援作用。
        3.3救援信息通信系统
        矿井灾害事故通常会造成井下信息通信系统瘫痪,使救援存在盲目性。早期矿井救援通信系统功能单一,只能进行简单的语音通信,并且装备体积大,救援效率较低。为满足矿山救援的需求,一些企业及科研单位相继研发出具有音视频通信、环境监测等功能的多媒体救援通信系统[,可实时观测监听事故现场险情、被困人员状态和位置等关键信息,为抢险救灾提供第一手资料,有效避免伤亡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区域矿山救护队应在优化现有救援通信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本区域内不同矿山灾害的特点,装备高可靠性、稳定性、适应性的通信设备,和所管辖的矿山企业及国家救援中心形成完整的通信网络,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以提高救援效率,减少人员伤亡。
        3.4模拟训练智能化
        由于矿山应急救援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灾害发生环境具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湿度高、浓度高、可见度低等特点,同时我国绝大多数矿井为井工开采,井下应急救援时空间狭窄。救援队员在进行训练时期生理、心理参数均会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发生改变。通过引进人工智能,实现模拟培训智能化,模拟救援队员在井下遇到水害、瓦斯、火灾、顶板冒落等灾害时心理、生理状态。根据外界环境因素对救援队员有关影响,预测井下复杂、恶劣环境对应急救援造成的影响,从而便于后续定制更为安全、高效的应急培训方案,减少救援人员的伤亡。
        结语
        由于很难找到一种全面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这导致中国的矿山救援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救援人员伤亡等。因此,应该从建立有效的矿山应急预案、提升应急救援的技术装备水平、救援信息通信系统和模拟训练智能化方面来完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
        参考文献:
        [1]邓荣.应急救援能力在矿山救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提升策略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9(21):201+203.
        [2]邓兵.矿山应急救援科学决策原则和处置探索[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18):89-90.
        [3]赵长青.矿山应急救援人员自身伤亡原因及应对策略探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12):85-86.
        [4]芦江文.矿山应急救援综合模拟演习训练系统研究与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