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泽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第一小学 山东 滨州256809
【内容提要】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兴趣 道德情感 参与音乐 创新
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我在欣赏课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氛围,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写道:“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如,在欣赏《苗岭的早晨》前,用多媒体播放苗族山寨的风景、人物、风俗等等,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学生看了以后,情绪盎然,然后再欣赏曲子,三个表现不同音乐形象的图画栩栩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模仿这些声音,学生玩性十足,兴趣勃勃,再欣赏乐曲,非常容易感受音乐形象,并联想翩翩,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内容,都争先恐后。
二、渗透德育教育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如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歌声中犹如一幅改革开放的画卷徐徐展开,一本屡经磨损的相册缓缓翻过,想起那位指点江山的老人,是他将春天带给了祖国,将幸福带给了人们,激发起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的热情;欣赏了歌曲《常回家看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父母的养育之情,以后如何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欣赏了歌曲《思念》后,让同学们说说与同学、朋友之间的故事,应如何与他们相处等等。使学生对亲情、友情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思想境界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之中
1、讨论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如,在欣赏《火车》一曲时,先不告诉学生乐曲的名字,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乐曲中的音乐形象,气氛比较热烈。
2、体态律动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欣赏课中加上体态律动,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时,让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欣赏《赛龙夺锦》时,让学生模仿赛龙舟的鼓乐手、舵手、划桨者及指挥者的动作来表现龙舟赛的情景,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3、唱、奏
据专家研究,人的手、眼、舌、脑等各个器官的运动,能刺激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宜于智力开发。在欣赏完一首优美的乐曲后,让学生唱唱主题音乐,更容易受到启发与陶冶。
如,唱一下《步步高》的音乐主题更易感受那种朝气蓬勃,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情绪;唱唱《火车》的主题A和B,更好地感受那种喜悦之情,与火车同速,与时代飞跃……
演奏乐器并不是简单的器官体操,因为所演奏的音乐作品是美的,因此孩子们会在欢悦的音乐体验中,受到美的陶冶。在欣赏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再让学生用竖笛或其他乐器奏一奏,更能体会音乐的精美,如演奏《我和我的祖国》、《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常回家看看》、《十送红军》、管弦乐曲《军队进行曲》主部音乐等,可采取齐奏、独奏的形式。
4、创新活动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欣赏完音乐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通过绘画、改编节奏、为旋律即兴填词、为乐曲旋律配伴奏等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欣赏完《太平洋231》,让学生绘画,有的画出整列火车,有的画出火车头,有的还有其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欣赏完《苗岭的早晨》运用丰富的联想编故事、创造情节,尽情让学生去表演。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一曲时,先不告诉学生乐曲的名字,要求每一个学生仔细去听,音乐播完以后,让同学们给乐曲起名字,于是“幸福”“丰收了”“兴高采烈”“胜利了”等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再如,欣赏《春节序曲》前,先让学生搜集一些对联、年画等,让学生说出其用途及特定氛围,再说出在春节时人们的心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春节序曲》将会以什么情绪、什么形象表现音乐,使学生形成逆向思维,让生活的感悟先走进音乐,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相关文化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把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音乐与文学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法国音乐大师圣?桑说过:“音乐始于词尽之处”,音乐的意境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或用语言难以正确和完整地描述,但在欣赏教学中离不开文学语言的运用,丰富的文学语言描述对音乐欣赏教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在欣赏完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后,让学生结合对家乡的热爱与歌曲的理解当堂完成一篇作文,来表达对家乡的感情,不限制体裁,让学生尽情发挥,学生的潜能被极大地发挥出来,一篇篇非常精美的抒情散文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2、音乐与历史、地理学科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会产生不同的音乐。在教学中注意把历史地理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地理知识,又欣赏了音乐。如,在欣赏歌曲《十送红军》前,把歌曲背景告诉同学们,复习一下历史知识,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欣赏广东音乐《赛龙夺锦》之前,让学生说一下南方的地理环境特点等等。
3、音乐与美术
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时,把邓小平同志的一些照片和图画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伟人的风采,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就能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了。又如,在欣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美丽的中国风光摄影,一边看着美丽的风光图片一边欣赏歌曲,更能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体验。
教无定法,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就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只要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教学中努力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就能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担当起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 ?????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郁文武 谢嘉幸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3、《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曹理 何工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