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西冯经验”带来启示——以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姚永康 张美娟
[导读] 摘要: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原是一个丘陵山区的穷村。
        中共江苏省镇江市委党校  江苏镇江  212000
        摘要: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原是一个丘陵山区的穷村。经过村党总支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线、围绕强村富民目标,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亚夫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致富能人示范带动效应,不仅脱贫致富,而且形成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西冯经验”,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西冯经验
        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21年前村集体负债30多万元。近年来,村党总支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线、围绕强村富民目标,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亚夫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有效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致富能人示范带动效应,形成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西冯经验”。2019年,西冯村花草木销售2.1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36万元。几年来,西冯村这个茅山水库旁绿化率达到了92.7%的小村庄,先后荣获省、市级奖励达30多项,获得“国家绿色产业化示范单位”、“江苏省最美乡村”、“江苏省水美乡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江苏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江苏绿色生态种植基地”、“镇江市康居示范村”等多项荣誉和“镇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该村党总支书记李治顺同志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不久前刚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2019年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苗木特色村”“江苏省五星级农家书屋”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西冯经验启示我们,只有创新基层党建载体,提升党的基层组织能力,才能引领乡村振兴。
        (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主心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不抓、一盘散沙。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党的战斗力就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农村工作的固本之举,只有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打造坚强主心骨,才能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西冯村一是努力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将党支部设置在产业合作社上;二是大力提高支部抓产业的能力,大力开展“支部抓产业、党员创实业、百姓富家业”活动,积极推行“支部十协会”、“产业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经纪人+农户”等模式,引导、帮助和扶持农民群众组建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健全服务体系,通过创评文明信用户、担保小额贷款,组建各类服务公司,为农民群众提供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三是不断壮大村集体的经济实力,依托资源、区位等优势,兴办经济实体;四是提升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科技兴农的领头人,结构调整的引路人,农副产品的经纪人;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积极分子入党,,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六是建立和完善村干部保障体系,逐步实行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村干部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离退职村干部和老党员补贴制度,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二)配好村党组织书记,培养富民领头雁
        南迁北还的雁阵要靠领头雁,村民也要靠领头人。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同志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选好配强党支部特别是好的带头人。村支部书记是党在基层的骨干力量,基层党建的领头雁,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因此,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尤为重要。选配村党支部书记应坚持“高大上+群众公认”的标准。
        “高”,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能以身作则,率之以行。“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首先必须带头宣传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把政策交给群众,让广大群众了解政策,熟悉政策,掌握政策,把政策变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其二,要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在研究决定全村的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时,村党支部书记要善于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抓住关键,善于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三,,要有统筹兼顾的指挥能力。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村党支部书记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方面,必须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就总体而言,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目标,是农村工作的主要矛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第四,要有调度各方的协调能力。村党支部书记要善于协调班子成员之间,各种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化解各种矛盾,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使大家各尽其责,团结协作,共同抓好工作。
        “大”,公道正派,遵纪守法。在群众的心目中,村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的形象。村干部办事公道、作风正派、不谋私利,能带领群众走致富道路,就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就会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政策的拥护和爱戴之情;反之,如果办事不公,以权谋私,不思进取,就会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甚至引发各种矛盾,危及社会安定。必须守法,掌握基本的政策、法律知识。随着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群众的政策观念、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日常工作和经济交往逐步依靠法律法规加以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党的各级干部,要带头学法、知法、守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集体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同违法违纪的行为作斗争。在涉及农民补助、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经济合同等群众关注的问题上,一定要严格遵章守法,按规矩办事,决不能随心所欲。


        “上”,言传身教,授之以渔,有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团结和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团结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是党在农村的一条重要方针,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农村政权、服务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村支书应是热爱农村、有知识、有见识的能人,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门路、经验、资金和人脉资源,带头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主动走在发家致富的前列,当“老板型”书记、“经理型”书记,成为经济发展上的能手,群众致富带头人,能带动村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
        “群众公认”。村干部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从现有村干部中选拔村支部书记时,要深入群众座谈走访,从乡语口碑、群众“闲谈”中了解其政治素质,看是否做到上为党分忧,下为民尽责;要从落实惠民政策、五保低保中了解其德行表现,看是否做到秉公办事、公道正派。要通过考察甄别,直推“海选”等方式,真正把政治过硬、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乡镇党委在解决村党支部书记选配(识人用人)问题上,必须从解决源头入手,大力发展农村优秀人才入党,特别是要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农村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级干部的“三培养”为目标,使农民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选拔空间进一步扩大。必须从拓宽识人视野入手,从乡镇机关选拔干部、异村任职、“海推”等多渠道选配村党支部书记。要从提高在职村支书的能力和水平入手,大力实施村支书素质工程。必须从增强岗位吸引力入手,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岗位激励机制。做到政治上激励,待遇上落实,生活上关心。
        (三)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争当致富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农村党员,“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入党誓词,不要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利益。要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体现到带领群众为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中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争当致富“排头兵”。农村党员要带头学习贯彻党的农村政策,要带头发展生产,创业致富,带头树立文明新风,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要严格执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党建创新引领发展,铸造腾飞推进器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不仅被置于理念首位,而且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句容西冯村的“村社合一”模式就是这样一种创新,为了抓发展,为了谋未来。西冯村的“村社合一”党建模式,主要是建强合作社党组织领导班子,更好地加强了党在农村(合作社)的政治核心地位。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合作社“党支部的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既要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合作社贯彻落实,又要促进合作社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落实合作社党建联席会议、党支部参与“三重一大”票决、合作社理事会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在管理上,实行支部成员与合作社管理人员交叉兼职,村党总支书既是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担任合作社的理事长,这样有效保证了合作社规范化运作。同时对党员社员实行“双重管理、双重活动”的模式,要求他们既要参加村党组织生活,也要参与合作社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做到了党建工作与生产发展“两不误”。西冯村的“村社合一”党建模式,一是使村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他们团结和组织村委会、合作社研究经济发展规划,落实经济发展举措,推动合作经济发展,实现了从领导行政化、边缘化向经济发展组织型、服务型转变。二是建立了坚强的村级领导团队。“村社合一”,实行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统一领导,分工合作,做到了班子成员互融,组织优势互补,一方面有利于避免村社分设带来的若干矛盾,另一方面有利于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村党组织在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同时,自身建设也有了显著进展,使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依托合作社的发展而不断延伸覆盖范围,在更深的层面上融入到“三农”发展实践之中。
        (五)党建推动共融共富,增强群众获得感
        在西冯经验里“众”字特别亮眼。党建推动“众人”与产业共融、村民共富,增强群众获得感,是人民至上理念的较好体现,是党的宗旨意识的最高境界。产业是“众创”,因地制宜选产业,“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干”;要素是“众筹”,技术、资金、渠道等借助平台资源的集成化、规模化等优势,汇众智,聚众力解决;发展是“众帮”,充分发挥“党员能人+经济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典型带动,让党员能人真正成为发展村级经济和带领农民致富的主心骨和领路人;机制是“众扶”,建立健全“帮扶双向考评”、“帮扶年度积分管理”等机制,确保产业发展的富民效果;结果是“众富”,全村整体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全面小康才是真正的小康。西冯村的“众”,体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我们党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第一信号。
        【作者:姚永康,中共江苏省镇江市委党校教授;张美娟,中共江苏省镇江市委党校助讲。】
        作者简介:
        姚永康(1963—),男,汉,籍贯(江苏丹阳),单位(中共江苏省镇江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教授,农村党建。
        张美娟(1993—),女,汉族,甘肃天水,中共镇江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主要从事于党史党建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