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杨世友
[导读] 加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更新教学理念、充分理解把握教材
        杨世友
        四川省遂宁市横山中学 ,四川 遂宁 629000
        内容摘要:加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更新教学理念、充分理解把握教材、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注重课本与生活,让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农村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我所任教的学校属于偏远的农村初级中学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学生都进入了城市里好一点的学校去就读了,农村初级中学校学生人数就大大减少。由于农村条件差,很多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学生多,学生们多数由缺少文化的爷爷奶奶照管,学习上缺乏监督、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由于母爱父爱的缺乏,加之公婆的娇生惯养,许多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如果不加强管理,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对他的健康成长不利。
        我在长期的初中教育过程中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渠道。正视和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就应该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探讨。
一、更新教学理念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思索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及其理念,对新课程改革内涵尽力把握精髓。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它旨在培养学生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方面的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初中阶段正是塑造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时期,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在教学过程实践中注重教师角色的职能转变,让新课程得以全面实施。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二、充分理解把握教材
        现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虽在以前基础上作了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较空泛,枯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单靠教材中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必须借助于丰富的现实材料才能理解深刻,必须及时地有针对性推荐或让学生收集有关书霜,文摘,影视,四片等资料,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丰富知识,树立正确观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法治意识。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前,先生动、形象地讲清这堂课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或对今后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其他学科那样容易吸引学生,略显空洞枯燥。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在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校虽然是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配备上已经较为完善,学校也连接了网络,网上的资源都能够被有效的应用。我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通过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加以实现,网上的图片,视频,动漫等资源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我将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拍下来制作成课件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认同感,将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抽象性用直观的形象展现出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他们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注重课本与生活
        基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空洞枯燥的事实。作为教师如果仅仅依靠书本,只重视单纯的理论教学而忽视了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也就无法真正的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我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晚上自习课(我校属于寄宿制学校)时间看新闻联播,关注时事政治,焦点事件,将课程外的学习资源结合到教学过程中,用社会舆论的焦点,同道德与法治合教学,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同时新闻事件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以结合,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将其带入到课堂学习中,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由于每年中考部会有时政治相关的动态,这种教学方法会对学生巩固时政热点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成为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也是教学的目的。
        作为农村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