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吴小霞 王琪
[导读] 所谓职业素养,包括专业技能、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内容,
        吴小霞 王琪
        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
        摘要:所谓职业素养,包括专业技能、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内容,那么,在培养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时,需要学校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能够结合教材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且通过校企合作制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道德等多种素养,这样才能满足培养目的。
        关键词:电气运行与控制;职业素养;培养
        引言:在职业院校中,技术型人才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需要每个学生能够具备“一技之长”。但是,当前多数学生存在缺乏职业素养的问题,这会对未来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学校能够及时地转换教学策略,重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1.职业院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发展领域,也是目前职业院校学校教学的重要专业。而职业院校电控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促使学生能够按照配电系统的具体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能够熟练进行配电系统的安装、接线与调试、日常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等。也就是说,职业院校电气控制专业培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一批能够进行电工电子维修、拥有电工操作等级证书的应用型技工队伍。
        为了更好地进行人才的培养工作,职业院校学校应该从当前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走访各类用人单位,明确电控人员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能力需求等,确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目标,以便更好地确定学习内容。首先,要努力整合课程内容。电控专业的课程内容枯燥而乏味,单纯的理论及教学使得学生难以掌握所学知识,教学效果不过理想。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岗位工作的需求,职业院校电控教材中应该纳入一些目前企业普遍使用的自动控制设备,如传感器、变频器等,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多开设一些和实际生产接近的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将《电力拖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课程安排到实训室进行理实一体化授课,使得课程内容更贴近岗位工作实际。
2.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的原因
        2.1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从当前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有些学校偏向于理论化教学,在课堂上根据课本教材,给学生讲述过多的理论知识,而涉足实践性的知识较少,这会容易让学生处于“形而上”的学习状态。并且,有些学校没有建立实训基地,导致该专业的学生无从着手练习,这会直接影响实践能力,不利于后续的就业,
        2.1学校缺乏适当的职业教育理念
        对于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具备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素养,这些都是需要教师能够传达给学生的重要理念,但是有些学校没有重视该方面的培养工作,仅是将教材中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没有对职业素养的其他内容进行教学,这会容易造成“有知识,无职业理念”的问题。


3.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3.1需要通过“双师制”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在职业院校中,双师制是重要的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措施,一方面需要学校能够保证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专业的理论教学,让每个学生能够从教材中懂得专业知识,并且需要选择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这会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不足,更好地弥补学生的专业学习缺陷。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制,与合作企业达成一致,聘请企业内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内给学生教授实践知识,这会给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地提升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2加快建设实训室
        一方面,在学校内部应该给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创建实训室,不过根据该专业的内容,可以分为照明线路、电机、供配电等多种实训室,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能力。并且,还需要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室学习信息化控制技术,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自主搜集专业资料,能够在线学习专业知识,这就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学校与合作企业进行沟通,商定将本校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定期地输送企业进行到阶段性地实训,这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工作的机会,同时可以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3.3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制
        一方面,需要在学校内健全“订单班”的设立,对于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细化该专业中不同的职业,设立不同的班级,在班级中培养该职业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既可以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又可以满足学校的就业要求。另一方面,需要给学生尽早地灌输企业理念,让学生能够吸收企业理念,慢慢地形成职业道德,这就为后续的就业做好思想准备。另外,可以将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带入学校,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会让学生能够结合教材内容,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学校效果。
        3.4建立健全成绩考核机制
        根据专业课程建设体系和学生在校的实际周数,有计划地安排好本专业的教学进程,并规定必修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为考试科目,通过书面考试来评定成绩,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按2∶3∶5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专业技能课程的考核采用行业等级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且,学校成绩考核主要由实习教师对学生平时实践过程的表现、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的成功率及检测排故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本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参加行业组织的考核,并获得计算机应用等级证书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相应专业方向中级工等相关专业的资格(等级)证书。学生必须在必修课程全部考核合格,并通过相关专业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毕业证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培养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保持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步,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且需要利用校企合作机制的促进作用,改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境,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上贴近实际工作,促使学生尽早地适应专业学习,这就为培养职业素养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周萍,李建刚.电力拖动与控制课改与思考——以我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5(17):52-53.
[2]王英.关于《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展望,2016,26(28):213.
[3]丁廷祥.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电子世界,2017(19):94-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