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T 陈向勇 刘兆栋 宋东明
山东临沂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76000
摘要:发展性评价在学科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要素,强调学生体验成长有价值的学习品质。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又面向学生的未来发展。本文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对混合教学模式下学习评价的启示展开论述。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理念;混合教学模式;学习评价的启示
引言
新课标下,学校教学开展发展性评价是依据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客观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内容涵盖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内容,客观合理的评价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完善学习过程,教学发展性评价措施具有导向作用,对于今后学校教学的继续开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混合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有学者认为,混合教学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织、整合、呈现和运用,将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实践实操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寻求两者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最佳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国内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混合教学除了是学习方式的混合,还是各种教学要素的混合。曾明星等认为应用SPOC理念,通过合理的线上课前教学设计和有针对性的线下课堂教学设计能够达到知识的构建、迁移和创造,能够实现深度学习。黄美初等研究翻转课堂与慕课在开放大学中的有效结合,他们根据钟晓流等所构建的太极四重嵌套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开放大学的教学特点,构建出适合开放大学的太极四重嵌套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开放性课程、开放性教学、开放性管理、开放性评价的有机融合与循环,黄美初等的研究是为数不多的,是从开放教育的角度去研究怎样的混合教学模式适合成人教育,并且能够实现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的。但是研究也指出,在具体实施时,一定要灵活,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模式,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更高效的学习和更广泛的知识传播,不可为图一时赶潮流而生搬硬套。
二、混合教学模式与发展性评价理论
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较好地从理念上契合了混合教学模式的要求。在理论基础上,二者都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发展性评价理论和混合教学模式共同的底层逻辑如下。第一,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实现。其认为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混合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为合适的人,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第二,以学习者为中心。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习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是通过新知识对旧的认知结构改造或重组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发展性评价重视教学前的学情诊断性评估,主张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混合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第三,提倡多元化发展,关注学习过程。发展性评价理论主张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甄别,而是改进”,主张利用评价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评价与课程和教学密不可分。评价应该动态化,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和数字化学习的整合,使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趋向多元化。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了师生交流的时空限制,使得通过计算机远程监控学习过程变得可能。教师能依靠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多渠道获取学情信息,这方便教师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发展性评价观充分地体现了混合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能为建立混合教学模式学习评价体系带来启示。
三、影响
一是削减了执行力。
由于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订缺乏“官方”背景,而其中又确有不少不合理因素,因此一些学校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普遍受到质疑,使标准的认同度与执行力都大打折扣。二是降低了公信力。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以先随堂听讲、后逐项打分的方式展开,由于项目设置偏死过繁,而课堂是动态的,具有生成性、特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按图索骥式获得的信息很难全面、客观和准确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由此得出的结论很难让人信服、诚服和悦服。三是弱化了推动力。由于评价的管理化及工具化倾向严重,特别是将评价结果作为评先选优、职务评聘或津贴发放的依据,使得评价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偏移,不仅削弱了教学评价本应具有的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而且容易引起教师心生不满而产生对立情绪,难免使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愿景如镜花水月,甚至南辕北辙。四是抑制了创造力。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日益细密、日趋细化,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此的课堂教学评价无疑遏制了教师的创新热情,也抑制了教师的个性发展。
四、混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系统性原则,在混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中,不仅要对在线教学部分进行评价,而且要对面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同时关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是否能够实现有效的互补和衔接。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一些高校的线上教学实施情况调查显示,学生和教师普遍认为线上教学效果相比传统线下教学仍有很多不足,但线上教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线下教学的不足,因而我们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以线下教学为主的课程,希望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效果。(二)交互性原则,混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在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方面,侧重对交互性的关注。这里的交互包括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两个方面。教师的引导是提高混合教学中学习者学习投入的关键因素,从课程结构设计到教学方法与组织,教师是否重视教学理念的学习,是否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能力体系,完成学习目标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此外,学习者之间是否能开展经常性的交互也是达成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有利于改变单独学习所造成的孤独感和学习厌倦,促进学习者保持继续学习的信心,并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协作技能等。(三)诊断性原则,混合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开展日常行动研究,对日常教学活动进行诊断和改进,从而提高混合教学质量。同时,学习者也可以通过线上试题库、技能训练与检测平台,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技能水平进行检测,发现自己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
结束语
院校教学中开展发展性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发展性评价基本步骤和原则,不仅要注重开发多元化评价方式,还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住课程灵活性较强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促使学生清楚认识自身不足之处,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进而促进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该论文是2019年度临沂大学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课程项目的初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JKC1953,PJKC1955,PJKC1954,)
参考文献
[1]王喜忠.基于第四代评价理论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221-222.
[2]王川石.表现性评价促进地理实践力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66-67+70.
[3]何秀筠.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名师在线,2019(29):46-47.
[4]戴菲菲.发展性评价视阈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10-11+40.
[5]陈利民,燕珍,杜金涛,王冬良,孙冬雪.基于发展性评价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09):125-127.
作者一简介:王春梅,1979年01月,女,汉族,籍贯山东临沂,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
作者二简介:陈向勇,1986年08月,男,汉族,籍贯山东临沂,博士,自动控制。
作者三简介:刘兆栋,1983年03月,男,汉族,籍贯山东临沂,博士,自动化。
作者四简介:宋东明,1976年02月,男,汉族,籍贯山东临沂,博士,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