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亮
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
【摘要】海洋国土意识培养是当前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海洋国土安全分析是教学重难点,学生相关知识点比较薄弱,与生活联系相对较少(对于内陆地区学生而言)。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海洋国土意识教育,以中国南海地区为例,进行案例教学,主要侧重于认识南海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关键词】海洋国土 地缘安全 案例教学
海洋国土伴随着海洋航运的发展、海洋资源的开发以及国家安全建设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生活中的高频名词,如何更好的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国土意识观?地理学科有着先天优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借助高中地理区域案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以我国南海地区为例,具体设计如下:
(一)学生课前学习资料包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洋国土相关知识点
2、提升海洋国土意识,激发投身海洋事业的热情
【学习准备】
1、请复习必修3区域地理认知基本思路和方法
2、请认真观看微课视频,对于重要的、难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录
微视频:海洋领土、海洋资源
(二)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2017年5月18日CNTV报道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全球首次试采获得成功视频.
【任务一】材料一:海洋领土划分依据:1、领海基线,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领海和内水属于国家领土的范围,而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则组成国家管辖区域(图1),国家对其有资源权和管辖权。2、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大陆架自海岸线(一般取低潮线)起,向海洋方面延伸,直到海底坡度显著增加的大陆坡处为止。陆架坡处的水深在20~-550米间,平均为130米有把200米等深线作为陆架下限的。
.png)
图1 海洋国土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二战后,在《旧金山和约》中涉及中日疆界问题的条款明确规定:“日本国业己放弃对于台湾及澎湖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名义和要求。” 1946年11月至12月,南京国民政府海军先后抵达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岛上勘测、树碑 、举行接收和升旗仪式 。[1]随后,海峡两岸局势紧张,国民党撤回南海驻军。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海军正在组建,尚无力在南海维权。南海空虚,各国乘机侵占多座南海岛礁,一直延续至今。
材料三: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浮游生物510种,浮游动物631种,大型底栖生物1211种;南海是世界上主要的沉积盆地之一,发现有37个沉积盆地具有聚油气的地质条件,总面积约500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油气储存区,根据1994年完成的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总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200亿吨,天然气储量约为4万亿m3,南海海底蕴藏有大量的可燃冰,资源量约达194亿吨油当量。
材料四:南海是西太边缘海南北通道上最关键的枢纽和咽喉,是中国极其重要的战略运输生命线。至少有超过37条世界交通航线通过该海域,南海海域年有4.1万艘以上船舶通过,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大中型商船和超级油轮航经该海域,美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各种重要原料9成以上要经过该海域。中国85%以上的石油进口须经南海运输;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台湾98%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该区域。[2]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南海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任务二】材料一:南海自然海区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分布在北纬23°57′到南纬3°、东经99°30′到122°10′之间的广大海域,其按自然分布情况可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包括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四大岛群。
材料二:海洋岛礁的主权确定带来的意义(图2)
.png)
图2 某岛屿附近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示意图
符永权.例谈地理优质课的设计过程——以“南海诸岛的主权与价值”为例[J].地理教学,2019(05):56-59+45.
根据所给资料,思考南海地区现状及其带来的影响。
【任务三】材料一:2019年5月18日,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7次高官会在杭州举行,2019年7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当前南海形势总体稳定。中国和东盟国家积极推动海上务实合作和“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有效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中国同南海有关当事国保持对话协商,积极管控有关争议。[3]这一宣言是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对维护中国主权权益,保持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增进中国与东盟互信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打破南海争端僵局,开发油气资源,符合中国和其他声索国的利益,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 20世纪70年代末就致力于推动相关各方朝这个方向努力。中国最早于1979 年针对中日钓鱼岛问题提出了“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4]后来延伸到南海地区。新时期又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图3),南海周边国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参与国。
.png)
图3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绘制,2015
材料三:2012年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撤销,改立三沙市(图4)。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含西南沙吹填陆地)。截至2015年,三沙市管辖4个行政管理区(工委、管委会)、10个社区,常住人口2500余人(不含驻地军警),户籍人口448人。市政府驻地西沙永兴岛。
.png)
图4 三沙市区域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海南省行政地图截取部分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南海地区未来发展趋势。
(三)课后反思
海洋国土意识培养的难点在于学生对于海洋比较陌生。作为内陆地省份,学生很少接触海洋,有的学生从来没有去过海边。海洋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也不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对于海洋问题、海洋国土安全的认识是不足的,也难以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所以,案例设计过程中,需要增加学生的海洋知识储备,一是整合地理教材,将必修地理教材加入选修海洋地理知识,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提升学生海洋知识素养;二是在课前环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补充资料进行预习。实际教学中由于海洋知识并没有很好的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虽然学生对于南海地区和海洋相关知识是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很高,但是在实际分析、讨论中明显知识储备不足,分析思路有些混乱。教学效果不如陆地国土安全环境分析。所以,在今后教学中,应该从高一时做好日常教学中海洋知识的渗透和拓展,提高学生的海洋认知素养。
【参考文献】
[1] 庞卫东.南海争端:阶段、特点及成因[J].史学月刊,2019(04):133-136.
[2] 孙利斌. 冷战后新加坡的南海政策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8.
[3] 于文.美称担忧“中国干扰越南采油”[N].环球时报,2019-07-23
[4] 洪农.南海共同开发:困境中求新机——《南海共同开发六国学者共同研究报告》述评[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9(04):57-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