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浪涛
南宁市青秀区彩虹路小学小学
摘要:现代社会充斥着大量信息,如果建立了符号意识,便可避免信息传递时的繁杂含糊,使得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更加简便。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拥有运用准确符号的意识和能力。文章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从四个方面出发开展论述,激发学生体会符号的意义、发现符号的价值及提升符号的运用意识。
关键词:兴趣;需求;感悟;培养;符号意识。
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由此可见,数学符号与数学概念、命题息息相关,是体现数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概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本文结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的内容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自发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环境,从学生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身边生活中有关的事例入手,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不知不觉建立用符号来表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建立数学符号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在《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李叔叔新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自行车上有一个表,可以记录路程、时间和速度。李叔叔计划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今天他出发了,晚上他看了自行车上的表知道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你想知道什么?
生:李叔叔这一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师:有什么办法解决?
生: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吗?(两个算式相等,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鼓励猜想):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符合这一规律呢?能举例来说明这一猜想码?
汇报交流:我们班男生有25人,女生有22人,全班共有多少人?25+22=47或22+25=47,可以写成25+22=22+25;25+36=36+25;20+50=50+20;125+36=36+125……
师:这样的算式能列举玩吗?
生(齐):不能
师:那有没有办法写个喜欢的一般式子,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呢?试试看。
生汇报,老师整理归类:
.png)
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只肯定不发表议论,最后再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加法交换律,在交流中让学生自发的感悟用符号表达规律的需要。需要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和推动意识活动的原动力,在接着学习其他运算定律时也要创设有趣的例子,让学生有用符号表达运算规律的需要,激发学生自我构建的兴趣。
二、遵循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等待学生自我感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数学符号的意识形成应遵循这样的规律。
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有用图形或数字、字母等符号来表示一个数,一条直线,一个点等的经验,但用符号表示算式或一些数学规律的很少,在“运算定律”的课程按排上,教材从用符号表示过渡到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编者的意图是使学生在逐步的学习中,渐渐体会数学符号,接受数学符号的,用数学符号表示数学规律是学生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数学符号表示数学规律,不要强加符号意识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自我感悟符号表达的必要性。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让学生保留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一个数+另一个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教师不必着急强调用字母表示,到学习《加法结合律》时,学生会感到用文字式子来表示结合律难表达、不顺当,这样他们会自然感悟到用图形符号或字母来表示更容易,到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学生会发现用图形符号表示不如用字母表示更简洁,从而自觉地选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了,此时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数学符号表示数学规律的优越性,效果会事半功倍。
三、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会数学符号的现实意义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实践是能力生长的基石。在运算定律教学中,要从具体的实际事例引入,让学生经历解答提出的问题,观察不同算法的联系,举出类似的等式,并对这些等式进行分析和比较,主动探究规律,尝试归纳发现的规律等一系列的学习环节。学生经历了从具体事物到自己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再发展到数学地表示运算规律的逐一符号化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符号表示运算定律准确、清晰、简洁、形象、便于交流的功能,发展了他们的符号感,为后面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做好了铺垫。
四、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发展符号意识
学生符号意识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在开放拓展中发展和提升的。可以设计诸如:
95+a= +95
.png)
学生已有初步的符号意识,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觉地选用符号帮助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符号意识。
结语
数学符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做好小学数学学科与初中衔接的重要桥梁。小学学生符号意识的建立与发展应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符号意识,能运用符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意识和数学核心素养也会随之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雅婷.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90-91.
[3]李娜.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三策略”[J].山东教育,2020(Z1):81.
[3]刘蓉.培养符号意识,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