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科教师职前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程遥 刘凤 刘瑶
[导读] 小学全科教师是小学阶段教育学生的主力,发展培养全科教师逐渐成为教育发展趋势。
        程遥 刘凤 刘瑶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北碚400700
        摘要:
        小学全科教师是小学阶段教育学生的主力,发展培养全科教师逐渐成为教育发展趋势。作为面向未来的小学全科教师有其自身的价值诉求,即推动小学回归知识、兴趣与人性的启蒙。为了适应启蒙教育的需要,小学全科教师应能在通识、学科及专业三个维度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儿童的 “全面发展”。应届高考毕业生选择全科教师然后进行全科教师专业培养,因此导致许多毕业生在对专业不甚了解的情况下选择本专业,却在职前培养阶段发现缺失职业认同感,因而就这一现象进行思考。
关键词:全科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小学
一、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
        小学全科教师通俗来说,小学全科是指师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文能武、能画能唱、全智多能的百科全书式,胜任小学语数英课程的教学任务,也熟练掌握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中的任意两门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小学全科教师,并不是要求一位老师教授语、数、英、音、美等多个学科,而是把这些科目融合在一起教,实现小学课程的科学整合。对于部分民众而言小学全科教师就是应该什么都会,事实上全科不是指对所有学科知识都能够系统地掌握,而是指知识面相对较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
二、小学全科教师的产生背景
        小学全科教师这一专业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的机理和存在合理性。为了更好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国家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鼓励高校师范生支教,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教活动等支援农村教育的规定和措施,希望他们将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支教过程中,让农村教师逐渐意识到教学更要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而非结果,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小学阶段的教师需要将知识融会贯通,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全的人格。
        西方通过自上而下的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而我国小学全科教师的产生背景与西方国家恰恰相反。我国地区差异显著,农村人口基数大,导致农村地区小学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一个教师被迫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在这种情况产生复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更加难以保障。小学阶段老教师面临退休,新生代不愿回乡村执教,原有师资力量流失,新生力量补充不足导致教师严重稀缺,义务教育难以保障,因此小学全科教师应运而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小学全科教师的成长形态。小学全科教师是相对于小学分科教师而言的,是指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独立承担国家规定的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
三、小学全科教师的发展前景
        乡村教学点撤销,贫困交通不便的村镇小学被撤销,村镇中的学生求学不易,若不撤点并校师资力量薄弱难以全面覆盖因此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是源于现实需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小学教师教育应该也必须全科化。李其龙等学者在充分研究西方各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当今科学发展和现实生活要求中小学进行综合教学,即教师要实现跨学科教学”,避免窄化学生发展的视野和成长思维。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人格,树立理想的重要阶段,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为学生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行下教师教育发展较快,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是在许多偏远地区教师数量仍然严重不足。此外,我国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堪忧。农村小学编制少,工作量大,人口成分多元化的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导致小学教育困难重重。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一局面,解决教师教育存在的一些矛盾,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对小学教师实行全科培养,不仅有利于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而且是紧跟时代步伐、放眼国际教师教育培养的需要。我国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情意发展等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小学教育以综合课程为主,学科知识体系由分科走向综合,这就必然要求小学教师的培养和成长走向综合化、全面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此外,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小学需要全科教师。学生面对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不宜在小学阶段将教学分科化,将评价割裂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整体进步,实施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势在必行。
四、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性及完善方式
        职业素养是作为教师乃至其他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必要品质,热爱一个职业才能更好的为之付出,就笔者感受到大学本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方案在这一方面还不够完善。合同签订之后学生必须履行义务在大学阶段培养职前能力。但是在培训之前很多学生对专业没有充分了解,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职业认同感低。小学阶段的教师任务繁重,学生年龄较小,是形成人格最重要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关心爱护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若教师本身并不热爱自身事业,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场灾难。教师个人端正职业动机,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动机是教师自身实现职业目标的动力。教师应形成乐于从教的内部动机或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作为教师,应该对全科教师的角色有丰富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把重点放在实现职业精神价值追求上,树立远大理想,把农村教育视为事业,只有教师自身形成对于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专业技能是作为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职前培养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然而我认为大学本科阶段四年实践不足以将教师技能培养完善。高校培养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将面对更为复杂的教育环境,如承担多门课程教学任务、农村留守学生多、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班级管理难度大等,这样的环境除了要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有丰富的相关教学经验。高校在怎样培养等方面,作为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高校比较清楚,但是对于要为农村小学培养出什么样的教师方面比较模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都没有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来制定,针对性不强。开设的课程较为笼统,大多跟城市小学培养方向没有差别,但是农村环境、教学质量、学生素质等综合条件都与城市相去甚远。因此我认为(1):在专业录取之前可以增加心理辅导课程,让学生增加对自身的了解,确定是否有信念做好教师这个职业。(2):在大学培养阶段可以增设心理辅导课程和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多接触为以后入职做好准备。(3):增加本科培养时间,四年时间培养全科教师有些仓促,可能本科之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很少接触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性学科,短短四年时间培养显得不够扎实,比拼硬实力就成了花架子。(4):开放全科教师读研的机会,培养小学阶段教师研究能力弱的短板,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5):在职期间经常组织研习培训增加交流机会。
参考文献:
[1]余小红.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江净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要解决哪三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7):100-105.
[3]张虹.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的地方经验及其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10):46-52+68.
[4]朱琳.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教师知识需求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6.
[5]周德义,李纪武,邓士煌,薛剑刚.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9):55-59.
[6]袁丹,周昆,苏敏.基于能力标准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架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4):109-116.
[7]田振华.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价值及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15(04):83-85.
[8]陶青,卢俊勇.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06):11-15+21.
[9]李俊颖. 农村全科型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10]肖其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特质与发展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4(03):88-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