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学院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何 松
[导读] 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
        何 松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是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与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相结合,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党团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文化;现状分析;实践探索

        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用监控机制。” 党的十九大更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实现了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新发展。中共中央和教育部也依据高校教育现状多次颁布和下发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文件,提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会,要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等要求。
        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文化建设,需要与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相结合,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党团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进而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蓬勃发展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
一、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中存在腐败现象
        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往往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社会知识相对匮乏,不可避免地受到腐败现象的诱惑和侵蚀,出现腐败行为,主要为以下几种形式:
        1.弄虚作假,诚信缺失。大学生考试作弊、学术造假等现象数见不鲜。无论是课程考试、计算机或英语等级考试,还是做论文设计、课题研究,都存在着“枪手”替代的现象。此外,高校中还有大学生求职履历造假、骗贷逃贷、虚报家庭情况获取国家助学贷款或社会资助等现象。对于这些事件,大学生的态度多数为漠视,少数参与,极少数能提出抗议。
        2.官僚做派,为己谋私。有的学生干部以利益为先,缺乏公仆意识,利用手中的“职权”在评奖推优、学生干部换届、培训发展等工作中谋取私利,出现官僚做派,为己谋私的现象。
        3.意志薄弱,贪图享受。面对大学课程中高深的知识体系和老师相对宽松的要求,不少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认真学习课程、考试能过就行,在大学中就要好好享受看电视剧、看小说、打游戏等带来的快乐。甚至有的大学生享乐至上,出现了不顾家庭经济能力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现象。
(二)大学生腐败现象原因分析
        1.社会腐败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学是衔接个人学生时代和社会的中间桥梁。大学生并非生活在象牙塔中,他们的思想也会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而变化。社会上的“人情风”“关系风”“送礼风”等现象都让大学生出现重关系人情,图实惠利益,轻实干奉献的问题。他们一方面对这样的现象感到愤怒,另一方面却为自己的利益选择不廉洁的行为。
        2.学生对廉洁文化缺乏深刻认识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腐败就是贪污受贿、廉洁文化建设就是反腐治贪。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只要做好了学习本职工作、考取必要有用的证书即可,在自身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遥远且多余的事。
        3.高效廉洁文化建设研究相对滞后
        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对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研究基础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经过深入了解、实地调研的专门研究是有所欠缺的。此外,缺乏有效监督和反馈机制的廉洁文化建设更多地停留在形式上。


二、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廉洁文化的内涵
        在《辞源》中廉洁解释为“公正,不贪污”,在《辞海》中廉洁解释“清廉、清白”。廉洁文化是一种以廉洁为思想,以文化建设为表现形式的信仰,是涵盖了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等传统文化的深层本质。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是以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使大学生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意义
        1.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校读书期间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在大学展开以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为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的廉洁文化教育是 对大学生“反腐疫苗”接种的第一步,这为他们树立敬廉崇洁的意识,也为他们日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到廉洁从业、廉洁从政夯实基础。
2.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高校发展与改革的动力
在高效的大学生不仅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监督高校教职工的主体。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不仅能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能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反过来监督和促进高校教职工廉洁从教从政的行为,有利于学校组建一支清廉高洁的教职员工队伍,从而保障高校的发展与改革。
3.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坚守党性纯洁的信仰
        近年来,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规模和比例都在稳步增长。据中共中央组织部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9年发展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学生84.4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6%。近年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人数超全国发展党员总数1/3,已成中共新鲜血液重要来源。在当今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一个又一个宏大的目标,走入共产主义社会,离不开共产党员廉洁意识的树立工作,更离不开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的坚持。
三、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要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以文化为载体,围绕廉洁意识培养、行为管理、制度建立和环境营造展开。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渠道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立足点,展开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可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课》等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通过增加廉洁文化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廉洁道德观的内容及其发展与成熟过程,分析当前反腐倡廉的严峻形势,结合反腐倡廉的正反面案例、人物,引导学生树立廉洁自律道德规范、廉洁从业职业道德。此外,学校可以鼓励在反腐倡廉建设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师开始校级公选课,并对于在廉洁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方面突出的工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促进全校反腐倡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机制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引,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公共意识、法律识和政治责任感。高校廉洁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应该坚持以校园文化创建为载体, 构建行之有效的廉洁教育机制。这可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台、宣传橱窗、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学习相关条规、开展正反面典型教育,。还可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 通过在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场所设置警语、格言、主题墙报等方式, 不断增强教育的声势和效果,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此外,也可以在校园内开展诚信征文、演讲赛、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大力营造诚信的文化氛围, 形成明确的舆论导向, 逐步提高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自觉性。
(三)以校园网络教育为阵地,规范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行为
        当下新媒体迅猛发展,其典型代表是互联网和移动网络。随着科学技术的纵深发展,新媒体的阵容还会飞速地衍生拓展、升级换代。在网络方兴未艾之际,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工具日益兴起和广泛应用,其强大的传播效能和渗透力量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大学生廉洁文化传播带来了新契机,搭建了新载体,拓展了新路径。新媒体在廉洁文化教育中具有重要功能,成为大学生廉洁文化传播的出场境域,能有效引领和监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21世纪的教育——— 问题与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王成碧、游俊, 浅议高校廉政思想建设[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5月
[3]钟小红,高校党风廉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第5期上半月:4 -5
[4]杨晓光.推进廉政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2005-0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