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赵建明
[导读] 小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难点之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建明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大因镇龙化小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小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难点之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离不开对生活的的观察和素材的积累,素材积累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从而真正形成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难点,在语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性体现。所以说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后升华阶段,因此写作教学难度大。一提到每次作文,很多学生不是文思泉涌而是总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东拼西揍憋出一篇文章,也往往既不切合主题、内容空洞苍白,毫无章法。那么,怎样训练和指导学生作文呢?
        1细致观察,积累素材
作文内容来源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要想写好作文这就离不开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细致观察。所以作文教学应首先引导小学生从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事物和人入手,然后把自己对自然和社会中人和事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积累下来。作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小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去观察、探究 ,以及发现美、创造美和再现美的过程。只有指导学生积累都充分写作素材,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比如再以《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为主题的作文练习中,可以“一个熟悉的人”作为观察对象积累素材。学生所选择的观察对象多以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爷爷或者奶奶作为观察对象。但是问题症结在于学生不能做到突出人物特点,更不能写出人物个性,大多停留在外貌的描写上。甚至千篇一律都会写“我的爸爸高高的个子,有一双大眼睛,高高的鼻子,大大的耳朵”等。以至于让人觉得所有的爸爸都是一个样子的。这说明学生在观察方面没有到位,这种情况下应该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的观察。强调观察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外貌特征方面,应该深入日常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活动与众不同的方面。一定要抓住语言、动作细致入微能确实表现出人物个性特征方面积累素材。这要写作时才能能做到以形传神,由外到内的体现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小学生在积累素材过程中,离不开教师正确指导,既不能限定较多的条条框框,也不能无的放矢。在积累素材教师应更多给予小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而不是内容方面指导。还要养成仔细观察良好习惯入手,只有如此才能促使他们学会积累作文素材,帮助其他们写出真情实感文章。
        2观察方法,相互交替。
        有目的的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某次习作的要求,设置一定观察范围和要求。甚至设定一个共同事物。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在比较中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并积累写作的素材。

例如指导学生写作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首先告诉学生从空间上校园的景物有远景、近景之分,景物有主次之别。从观察上要按照一定空间顺序进行观察。严格遵观察范围和目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各个部分,最后归纳综合形成一个整体。
        随机观察就是不设定观察的目的和观察的范围。就是要求学生把观察范围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要求他们凡遇到新鲜的感受,及时地记录在专门的观察本上。由于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方面也各不相同。积累的素材就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3定期交流,相互补充
        由于不同学生观察能力是有差异,即便同一事物侧重点也各不相同。《画杨桃》一课就给我们展现了活生生的例子。学生在观察写作中。是按照个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素材虽然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存在不足和片面性。为此,在广泛收集生活素材写作的基础上,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素材积累和写作汇报交流会”。相互展示自己成功的经验,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有时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文理不通,语言表达存在短板。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观察室写作的源泉,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外,同时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一方面帮助学生提升丰富的语言驾驭能力;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这就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阵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学以致用。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作文训练要观察生活,拓展思路,广泛阅读,提升语言功底。要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观察各种事物,提取各种素材,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各种素材储存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练笔活动,如开展征文比赛、办手抄报等,培养练笔的习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才能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燕华.小学生作文的语言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基于语言学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
[2]王洪兰.小学生作文教学方法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
[3]刘洪岭.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03).
[4]王亚娟.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热爱生活——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5(19).
[5]刘建民.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67.
[6]林彦.由30年小学生作文写作变化历程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7]魏丽玲.从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看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2012,5.
[8]谭敏静.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3(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