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丽
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所推进的依法治国方针不断深入推进,对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也在不断用不同的形式推进。青少年肩负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他们对于依法治国的认识、法律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建设。在初中阶段,我们通过《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我们将在本文中重点探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重要性 措施
一、重要核心概念
1.法制。我国采用“法制”一词已经有非常久远的历史。《管子·法禁》中提到“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这里我们可以解释为“当老百姓了解法律制度,就可以避免徇私舞弊、肆意妄为行为的发生。”到了现代,群体不同,对“法制”一词的理解也就不同。从广义上来说,所有社会关系中的参与者都平等地遵守与执行法律;从狭义上讲,我们可以将法制理解为法律和制度的总和。
2. 法治。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混淆“法制”与“法治”的概念,但其实“法治”所涵盖的范围比前者更广泛,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外延,都呈现出更广阔的发散性。在概念范围上来讲,二者具备从属关系。法制是法治集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阐述为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建立良好的法律制度,才能依此推动依法治国的进行。我们推动依法治国,就要求整个国家在相同的法律框架之下运行,依据稳定的、普遍的、明确的规范对国家进行管理。
3. 法治意识。这里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他们从内心认同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条文,并且崇尚与服从。在全社会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可以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提升这种意识。
二、初中阶段培养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初中生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是这一年龄段学生接触法律、了解法律并且进一步学习法律的基础学科。通过这一学科的学习,学生了解到法律的权威性,认可起尊严,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同时,懂得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怎样的行为规范,从而依法行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设置,始终在不断强化与渗透这种法律意识,意在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三观形成、思想意识逐步成熟的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在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利用他们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情况,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最好的载体,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其提供精神依托与行为指导,教会他们正确辨别是非曲直,可以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学生学习好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一个重要保障是政治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帮助学生知法懂法,同时使他们明白权力与义务的区别与联系,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具体的法律规范与要求,就可以清楚触犯法律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知法懂法同时敬畏法律的威严,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同时提升政治核心素养。
4.有利于宣扬优秀中华传统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经过代代传承,铸就了独特的民族精神,也同样构筑了我们的民族性格。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从古至今的法治传统,通过学习,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初中阶段正是树立民族自信、建立民族自尊的重要时期,借助这一学科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初中阶段培育法治意识的措施
1. 挖掘素材,完善政治教材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中,蕴含着编写者的智慧与巧思,许多内容当中都有深远的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注重表面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素材中的宝藏,则会使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许多重要的深入了解与挖掘的机会。法制教育与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的,除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从期刊、杂志、法律报刊中选取相应内容作为教材的辅助,在培养法律意识的同时,使学生理解自己与家国的关系,促使青少年建立爱国情怀与远大理想,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 提升素养,丰富法治知识储备
初中从事政治教育的老师除了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水平外,还需要经常参加培训等,以此来保障自己与世界发展同步。老师的法律素养直接影响学生法律意识的建立。对于教师的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入职前培训与入职后培训。在岗前培训中,需要教师深入学习与了解几部与师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相关法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入职后,需要不间断接受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增加补给,完善业务能力的提升,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知识储备不断丰富。
3. 开展活动,建立教育实践基地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开展活动,指的是校内文化活动。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内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心理状态等都会受到影响,使他们更积极阳光、礼貌待人。同样,校园文化活动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活动中师生可以平等交流。《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阵地,但同样需要其他辅助方式的配合,校园文化活动恰好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学生通过书画展、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可以更好地汲取知识,对教材知识进行巩固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
4.使用网络设备,发挥信息课堂功能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但提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电子设备,选用活泼、新颖、直观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同时利用便捷的手机通讯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联系。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制作、选用短视频、音频等,归纳总结小知识点,发布在朋友圈、微信群等平台,这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利用一切便捷的条件,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依托,帮助学生建立好法制意识是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强化好《道德与法治》的阵地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良好的法治教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 曹钰宁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意识教育探究 [D]. 渤海大学 ,2019.
[2]许贵珍 . 基于主题情境探究的法治意识培育—— — 以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为例 [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9(1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