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红
清镇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集中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素养。简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的核心就是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政治素养与心理品质。然而长期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情感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引言
基于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文化自信、人生价值等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我国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以及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教材教学内容时,也应该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但从教学成果上来看,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有效掌握课堂内容。因此,学校与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的学法、懂法、用法,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人们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人们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文化课的投入力度远远大于对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投入力度,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中掌握不到足够未来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除了重视程度不够外,我国还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者。学校往往选择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代上道德与法治课程,但这些老师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眼光,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如专业教师的效果好。综合来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课堂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最终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德育素养,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也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而设定的,因此将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教学课堂也是构建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一个重要方式。例如,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做情绪的主人》就可以创设情境教学课堂,老师先将几类常见的基本情绪罗列出来,让学生对应在每一种情绪里举例。对于学生模糊不清的情绪,老师可以重点带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观看电影电视等方式多感官去感受。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讨论组和观察组,给每一个组别布置不同的任务,讨论组在讨论问题结束后要记录下刚才讨论时的感受和对其他人的评价,观察组要记录下讨论组在讨论时每个人的情绪变化和处置方法,两组相互交换意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
这样,老师才能根据每个人的性格有针对性地教授情绪处理的方法,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德育教学目标。
(二)、改进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首先革新教育观念,改变落后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不能再让学生进行机械化的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不断构建新颖的课堂。可以多组织活动,可以多补充时政新闻,可以多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能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禁锢课堂。例如,在教学《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一课时,为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学会辨别生活中的不安全、不健康现象,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一群青少年因为贩卖和吸食毒品,卷入传销组织、非法赌博等事件被判刑,让父母痛苦不堪,他们自己也后悔不已。学生观看这段视频时,不仅流露出惊讶和悲伤的情绪,而且深受启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抵制不良诱惑。这样,学生在感悟中明白了价值选择应坚持的底线与原则,而这种感悟正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体现。而这正是实施开放式教学达成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进教学模式,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尽力实施开放式教学。
(三)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信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实际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即是对实际生活的总结。有些学生认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没有联系,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把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逐渐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拒绝诱惑”中的两节知识分别为“身边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课前,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或提供一些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身边常见的诱惑,如“毒品”“游戏”“非法获取的金钱”等。学生熟悉身边常见的诱惑后,向他们展示案例,让学生对案例中出现的诱惑进行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完成后,还可以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对新闻案例进行评价。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了解更多的社会事件,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学生道德品质与生活情操的养成有很大影响,为此,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的研究学生个人心理变化,消除学生对于学习的距离感。不断地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进一步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同时,经常鼓励学生去独立自主思考的问题,积极寻找合理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玉凤.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2):45-46.
[2]陈惠如.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3]陈水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