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黄筱婷
[导读] 在小学阶段,音乐不仅是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黄筱婷
         义乌市青口小学  322000

         摘要:在小学阶段,音乐不仅是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全新的艺术,还可以使小学生体验美的过程,实现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能够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谓是一举三得。因此,在音乐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合唱教学重视起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的音乐课上,合唱教学作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不仅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艺术,需要教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然而,从目前的音乐课堂来看,在合唱的过程中,小学生存在不敢开口、难以长时间对待合唱的问题,同时在课堂上使用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激活小学生合唱的热情,这就导致合唱教学的效果比较差,难以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文章中对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优化合唱教学的效果,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质。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音乐素质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这方面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该环节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这也是音乐教师不愿组织合唱教学的一种因素。同时,在很多小学中,对于音乐教育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甚至音乐教师一般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由于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与技巧,这就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合唱教学。从音乐课堂的教学来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其教学水平对于整堂课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目前教师若想增强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中和素质。因此,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使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还需要学生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够针对学生在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在最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潜力与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合唱教学活动中,增强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要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不断的通过学习和培训来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以此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改善合唱教学现状,提升合唱教学的水平。
         二、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合唱教学中,对于小学生的声部转换能力、配合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合唱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由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组织合唱教学,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这就导致教学中学生兴致不高,难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合唱教学活动中。同时,在组织合唱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度,需要对同一段进行反复的合唱训练,这种机械性的练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难以长时间的将注意力放在合唱学习上。所以,针对小学生合唱学习兴致不高的问题,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合唱教学来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前行道路上的引导者,所以在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合唱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合唱学习中。

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于新事物充满了好奇,此时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方可使学生能够保持钻研探究的兴趣。所以,作为音乐教师,就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到合唱教学中,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合唱学习。
         三、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合唱技巧指导
         从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来看,有很多的音乐教师在实际的合唱教学中,更为关注学生默契度的培养,对于合唱技巧的练习和指导没有多加重视,所以这就难以保证合唱教学的效果,无法实现合唱教学水平的提升。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不仅是教师不够重视该课程,还因为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缺乏合唱技巧的指导,这就难以激活小学生参与合唱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针对合唱教学中存在的这种现象,教师必须在实际的合唱教学中转变教学方法,适当的添加合唱技巧指导,以此来增强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呼吸训练。在整个合唱的过程中,只有保证气息的平稳,才能够增强合唱的效果。然而小学生没有经过专门的气息训练,所以在合唱的过程中很难掌控好气息,这就会影响合唱的效果。因此,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气息控制方面为学生传授技巧,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呼吸技巧训练,以此来保证学生在合唱过程中气息的平稳性。其次,音准控制。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控制学生的节奏,才能够避免在合唱的过程中出现抢拍或者慢拍的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声部转换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优化不同声部之间的衔接性,提升合唱水平。
         四、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设置教学难度
         从教学效果来看,课程教学的难度与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小学阶段的合唱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待提升,若是教学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掌握知识点,若是教学难度过低,就难以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合唱教学的难度进行控制,几何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合唱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增强教学质量。同时,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选择难度较大的合唱曲目,若是学生不能达到合唱标准,这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由易到难的方式选择合唱曲目,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音乐课堂上,合唱教学不仅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合唱教学不仅可以激活小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力,实现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小学音乐课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音乐教师需要将合唱教学重视起来,在课上灵活运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以此来增强合唱教学有效性,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志强.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0,(38):144.
         [2]陈磊.刍议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0,(35):165.
         [3]韩霞.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教育界,2020,(27):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