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筱婷
义乌市青口小学 322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真正落实,怎样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完成好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也早已变成小学音乐老师们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若是想培育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就一定要从各个角度、多种方面开始着手,使学生领悟到音乐的魅力。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音乐老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也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音乐是一科能够陶冶学生们情操,舒缓学生紧张情绪的科目。所有老师都想让学生借助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来体会生活,进而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和进步铺垫基础。然而,学生掌握一门课程的重中之重并不只是要完全理解教材当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而是应该对音乐有一个全面的感知及认知。所以,老师应该针对此种情况,适当的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借助有效的手段与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并为后续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在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音乐是一科充满“美”的科目,这当中蕴含着美妙的意境、美好的旋律、精美的歌词等等。此种结合所有美为一体的课程,需要老师去辅助学生仔细分析、慢慢领悟,使学生切实沉浸其中,用心灵去感受,去欣赏潜藏在音乐当中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掌握和了解。比如,在教学生们演唱“静静的夜”时,老师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就应该为学生们放映“摇篮曲”,随着一阵轻快、悠扬声音的传来,学生们也慢慢跟随此种舒缓的音调迈入静谧的夜晚,一边认真的聆听着音乐,一边拍打着节奏,呈现出香甜入梦的动作。在悦耳的歌声中,学生依稀看到了漫天的星光、皎洁的明月,听见了草丛深处青蛙的歌唱、蛐蛐的鸣叫等等。在此种美丽的情境中,老师不需要再多说些什么,学生就会完全沉浸其中,同时随着音乐逐渐流淌进内心深处,学生也可以尽情的展开联想,陶醉在沉沉的夜色里。此外,在审美教育当中老师还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当代教育教学所提出的重要要求。所以,老师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借助多种授课方式,来促使学生主动的加入到审美教育活动当中。比如,在教学生们演唱“躲猫猫”时,老师就能够一边播放歌曲一边让学生进行躲猫猫的小游戏,学生在整个有着充足趣味性的活动中,就会懂得怎样运用自己的情绪、声音甚至是表情来演唱好一首歌曲,真正感受到童年时期的快乐。
二、在音乐欣赏课中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生有着天真活泼的特点,所以都十分喜欢想象。因此,老师就能够借助学生此种心理特点,利用音乐欣赏的手段来激发潜藏在学生身上的想象力,使学生经过想象来进入到音乐所营造的意境中,从而和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到音乐的价值及魅力。
比如,在教学生们演唱“三个和尚”这一首歌曲时,老师就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放映此首歌曲的视频,在他们认真的观看完以后老师则要进行提问:“为什么仅仅只有一个和尚的时候,他有水可以喝,而随着和尚数量的增多,却没有水可以喝了呢?”如此一来学生们就会带着老师的问题进行想象,从而准确的回答出所有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脑海中勾勒出了三个活泼有趣的小和尚,不止能使学生体会到此首歌曲悠扬悦耳、婉转动听的的音乐节奏,还培育学生形成了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优质品性。而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甚至是价值理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老师还能够反其道而行之,将想象力当做一个凭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比如,在教学生演唱“动物说话”这一首歌曲的时候,就能够利用此种手段。先让学生按照题目对整个画面开展联想,同时参考这部分动物讲话时的语调及动作。学生就可以想象鸟儿叽叽喳喳交流的声音、想象小猫喵呜喵呜吵闹的声音等等。接着老师就需要按照音乐节奏来为学生放映画面与视频,学生在认真观看视频以后就会在其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真情实感,进而增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升授课效果与授课质量。
三、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艺术源自于现实生活,音乐此门课程也毫不例外,各式各样的生活事件会为音乐课堂带来大量十分丰富的音乐资源,并且歌曲当中还包含了人们的喜怒哀乐,音乐不仅是现实生活的一个主要缩影,还是多种情感的一个具体呈现,所有生活现象都能够在音乐当中看到影子。为此,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就需要围绕着整个授课目标来开展授课,来使音乐重新回归于生活,寻找实际生活和音乐的主要结合点,借此来调动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音乐时的信心。比如,在教学生们演唱“新年好”这一首歌曲时,老师就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周围的生活,讲一讲自己是怎样过新年的。此种十分贴合现实生活的问题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然后老师则要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在此种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会尽情阐述自己的想法,诉说自己的家庭习惯和风俗习惯。有学生会说“新年到了,家里会贴对联,还会把家里打扫干净”,有学生则说“新年会看到烟花,会看到好多明星唱歌跳舞说小品,全家人都会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还有的学生说“要和自己的长辈拜年,会吃到很多自己喜欢的食物,还会包很多的饺子”等等。在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与交流环节中,切实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而随着新年歌曲的响起,学生们也纷纷沉浸其中,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开始和老师认真的学习。
结束语:总而言之,老师在开展小学音乐的实践授课环节中,不仅仅是想要培育更多的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老师应该在整个音乐课堂上培育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这不止是所有音乐老师需要终身奋斗的基本目标,还是一定要为之努力且达成的教学任务。而若是想实现此种目标,就一定要借助各式各样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不停的开展探索与思考。
参考文献:
[1]严琪.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北方音乐,2020(15):195-196.
[2]陆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20(19):186.
[3]王青.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1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