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娟
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吉林 长春130000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向 前推进的过程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是我们发展经济、建设精神文明的强大后盾。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历史价值以及时代意义,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礼敬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都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观;时代意义;现实应用;科学方法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长久历史积淀的结果,对于现实生活有深远的影响,也同样会影响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传统,侯怀银曾经论述过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发展的影响以及否定传统对民族发展的危害。对于传统文化的否定会给民族发展带来极大危害,这割裂了传统与发展的联系,也会使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影响。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之下,我们构建了现代伦理秩序的根基,以此为基础,我们如果可以加以创新与发展,必将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构建新时代的社会伦理秩序。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公对私:关乎政治伦理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公与私,展开讨论是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当中,强调个人对集体的依附,强调个体的奉献与责任,没有大国就没有小家。在我们的民族发展中,始终不乏这样的传承。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强调个体与家国的关系。我们所提倡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明显区别于西方国家对个体利益的强调。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传承几千年,就是在经济苦难中不断成长,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梦”中获得心灵的共鸣,就在于在这里我们获得了集体荣誉感与自豪感。我们坚持这种价值取向,并不是完全忽略了个人的一切,而是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更体现个人的价值。中国人民在公与私、个人与集体的同一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义与利:关乎经济伦理
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健康发展的状态,依靠的是利益驱动与道德约束两者的有机结合。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个人对财富的追求与新教伦理的约束的合二为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否认个人对利益的追求,但当个人存在于集体中,中国人在总体价值取向上更注重义更高于利。中国的老百姓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就是中国商人在逐利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在中国古代,一味追逐利益的商人也是不被社会认可的。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在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彼此适应,可以逐步构建起新的伦理秩序。
(三)心与物:关乎生命伦理
现代社会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许多人的思想认识都在发生变化,消费主义、金钱至上主义不断影响与冲击着人们的认识。对于当下的生活,有些人开始推崇享乐主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重视的是人的内在修为,建设更清明的精神世界。在我们的文化中鄙视贪婪与粗俗,鄙视在利益中迷失自我。我们批评在精神与物欲之间的唯心主义,就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构建起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家园,从而解决现代社会物质至上主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四)天与人:关乎生态伦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悠悠五千年,“天人合一”思想表明了起核心与精神实质。我们解释这里的天为大自然,而人就是生存于天地间的我们,合一的合,是相互和解。当人与自然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体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有些人开始试图以科技的发展去征服自然,这与中国先哲主张的思想相悖,人与自然始终是相通的,是和谐的。这体现的是中国人尊重自然的态度。
二、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曾经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也多次强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深远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如何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其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深挖精要,在传承中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起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痕迹。富强、民主、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从字面上理解,带有强烈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的痕迹,但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起实质都隐藏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道家崇尚精神自由,儒家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等等,传统文化当中强调的民本思想尽管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但这是我们发展现代民主的资源,也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社会底色。
其二,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浸润多年所孕育的文化心理需要牢牢把握,由此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了解其表象的同时深入理解其内在结构。中国人如何看待社会、集体与家国的关系?我们就要从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心理去理解。中国人从来讲究个人与家国的关系,重视集体、国家整体的和谐与统一,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也始终坚持寻求个人与集体家国的统一。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感。
总之,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现代文明的偏颇需要传统文化的斧正。当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盛行,当自私自利的行为被披上华丽的外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领新的思想意识流,可以纠治世界文明发展当中不和谐的音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五千年,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我们小以修身养德,大以持家治国,道德上的传承以及对于时代发展所呈现的价值还有更多值得探究的内容,在今后的的研究中我们必将以更全面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侯怀银.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2]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贾陆英.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 [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