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梅
云南省保山市永昌街道中心小学 678000
摘要:图式其实并不复杂,图式教学是认知教学中的一个很有用的概念,人的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图式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也是最被人理解的一种方式,知识的应用理论很多都可以用图式,关于知识的表征可以用图式特有的方式表达,在不断适应环境之中,图式不断变化、丰富、发展,最终成为了今天的“图式理论”。
关键词:图式;图时建构;科学教学
一、引言
笔者在做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学之中,运用了图式理论来进行教导学生,教师在使用图式时需要把握教材、充分的了解学生的需求,那么从学生的角度应该是运用图式来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
二、激活图式,了解概念
笔者在执教三年级《磁铁》单元时,课前和学生有很多的互动,通过一些问题,比如“你玩过磁铁么?”“磁铁为什么能相吸呢?”“磁铁一般被应用在哪里?”,在这些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会开动思维,开始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梳理学生的现有已经接触过的东西,比如,学生知道磁铁的相吸性,但是相斥性他们并没有接触过,并且学生不一定能准确的明了磁铁能够吸附的物体性质,这就是教师需要教导学生的课程,掌握正确的“科学概念”,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是金属就能被磁铁吸引。
学生的概念需要老师去给予,这些其实就是存在孩子脑海中最原始的知识图式,激活的原始图式会深刻的印到学生的脑海里,现教师需要的激活原始图式,让学生把知识结构充分的表现出来,但是学生脑海中的“已有图式”不一定正确,有些相似,但是有些也可能会发生错误,教师在原有的图式基础之上要形成新的图式,也就是教师需要更正学生脑海里不正确的“图式”。
三、多种操作,丰富图式
《“图式教学”:建构新的学习方式》一文中有提到,学习地图、思维导图、思维可视化、图式教学等等一切,凡是有关于“图”的教学和思维构建方式,图式教学的范畴涵盖了“图形”的学习。小学阶段科学学习的内容有四大领域: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物质科学。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把它们分成两大板块来开展,分别是实验性教学和概念性教学,帮助学生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习,不断丰富图式的形式。
第一,运用图像图式,固化概念教学,其重点就是需要大量图片,因为小学生对图片要比文字更加兴趣浓厚,理解并记忆的速度要更快,根据学生对于文字和图片认知的差异性,教学时可以结合图片教学,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正确认识课堂上传授的科学概念知识。
“在很多情况下,知识的炼制可以借助图像、隐喻、类比和图式来进行。
”“连环画越来越多,图像已经占领了世界,象形符号在国际化场所的大量使用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三年级的教学《我们知道的磁铁》一课中,笔者和学生进行了一定的互动,接着带领学生了解归纳知识,为了方便学生消化课堂上有关磁铁的知识,笔者在途中采用了气泡图的形式展示,笔者将气泡图分成了三类,一目了然的展现给学生,学生对于磁铁相关的概念记忆会加深。
笔者在课堂上讲述《谁先迎来黎明》一节时,和学生进行了基础交流,了解了学生脑海中的“已有图式”后,开始教导学生基础知识,比如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针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特点,利用了网格图式对学生进行帮助,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助于加深记忆点。
图式方法有很多,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也有很多,这些方向的结果都有着同一个概念,就是自西向东。
图式形式中有维恩图、模型图等,帮助学生学习的图式多样,那么建立科学模型的速度也会更快。
第二,建立结构图式,升华实验教学,现阶段的学段目标有以下几项: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定计划、搜索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8个要点。小学6个年级段在不同的领域中都设计了适合相关年龄的实验。结合这8个要点可以归纳出探究图式,探究学习的基本结构模式。
结合学生思维构想的因素,笔者在执教《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电流大小有关)——假设(电磁、磁力大)——制定方案(记录数据,证明个人想法)——搜集证据(记录实验数据并汇报)——处理信息(分析数据,对比其他组数据)——得出结论(通过对比磁力的变化,结合问题回答),只有学生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结构,才可以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有理可依,才可以进行辩论,才不会出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懵懂的情况。
基本的框架结构,科学教师可以不断的渗透,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那么在学习科学的路途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概念,更是收获的清晰的逻辑思维方式,还有宝贵的科学素养能力。
第三,整合拓展学科内容,发展图式,基于学科书本上的基础性知识,进行相应的切实扩展,新课标中有“技术与工程”的描述,这无一不说明了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在发展技术工程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课堂中的图式有深刻的概念,这对于图式的发展也有关键作用。
拿“吸管喷雾器”举例,烧杯中可以装一些水,再取两根粗细不同的吸管,将细管一端竖直插入水中,另一端露出水面约5厘米左右;粗管一端靠在细管露出水面的那头,另一端用嘴巴吹气。
那么笔者解释案例时是围绕着空气压力进行研究的,空气的流速增加,压力也会变小。空气是此案例的一个要点,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想法的驱动需要活动来启动,利用这一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制作科技小物品,
总结:图式理论是利用学生本身对于图片的敏感程度而应运而生的方法,还依靠了学生脑海中的“已有图式”,形成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如何正确把握图式教学,仍需我们教师不断思考。
参考文献:
[1]许闽安,图式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2
[2][2]严慧玲.从图式理论看无人机视频听译——以Flite Test航模频道无字幕视频汉译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