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崔中影
[导读] 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和语言材料
          
         崔中影
         安徽阜南县特殊教育学校   236300  
         摘要: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和语言材料
         1、走出误区,让学生多讨论多活动。2.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收集材料,充头自己的头脑 。4、以语文课外活动为媒介,丰富学生的生活。5.以生活实践活动为依托,组织学生体验生活。6.培养激情,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写作。
关键词:多活动   多想象  多收集   多体验   多练写
 
         清人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中对李杜诗篇的评价是否公允姑且不论,但就其提出的诗歌要“新鲜”的主张,应该说是颇有见地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永远绽放创新之花,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同时还指出,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料”。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和语言材料。在这两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地探索与尝试。         
1.走出误区,让学生多讨论多活动
         小学作文的主体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少年儿童阶段,生理和心理均未发育成熟,他们与成人的思维、语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突破命题作文的条条框框,这就要求我们打破常规,多创设情境,变换各种作文形式,让学生多讨论、勤分析,再立新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说自己的话,不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2.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因此,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就一定要牢牢把握拓宽想象的主阵地。我经常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编寓言童话、编写课文等。
         另外,我还经常要求学生进行一些扩展性的描述,就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或故事中的某些内容展开,详尽细致地描述其具体情形。这样的练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最后,我还经常要求学生进行一些“口语交际”练习。对于每个单元所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都要安排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露自己的观点,并且让他们把自己所说的动笔写下来。 这样做,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要使话题作文具有创新意识,可以从很多方面做努力,但文体创新更为重要。要求取材典型、生动,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多发挥合理的想象,构思精巧;可以用虚构来体现艺术的真实性,其情节要典型、优美,要有生动的细节、个性化的对话、传神的动作、逼真的神态、细腻的心理活动和特定的场景描写。这样,能使文章鲜活、生动、吸引人。

                                    
          3.收集材料,充头自己的头脑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的浪花,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其中四大名著,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 借鉴。 还可引导学生多看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书籍,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看到听到好的名言、 佳句就摘抄下来,并时常翻阅,争取牢记在心,为写作积累素材。提醒他们留 意身边发生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刊、善恶、人生世态。                   
4.以语文课外活动为媒介,丰富学生的生活
          为使学生写好作文,我们通过组织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语文课 外 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如为了学生写好“丰富的课外生活”这篇作文,我开展了一次科技小制作比赛,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学们搜集材料,互相交流,动手制作,个个兴趣盎然。结果班里的许多学生不仅在比赛中获了奖,而且对科技产生了兴趣。为使教师指导得更加到位,为使学生在写的时候重温比赛场面,我将比赛的场面用摄像机拍摄了下来。在上作文指导课时,我播放了比赛的面,让学生再次观察当时的情景,学生兴趣很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我们将学生举办的庆祝元旦、庆祝六一的联欢会、文艺表演、学生的特长展示会等等都拍摄了下来,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为学生习作积累了素材。                         
          5.以生活实践活动为依托,组织学生体验生活
         平时,我们的作文课不局限干作文课堂,而是把学生带出校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参加劳动,到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小路上参观,到老人亭里去为老人服务等等。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习作真实生动,不少同学的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6.培养激情,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写作
         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写日记。每天晚上都去想一想当天发生的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要求学生每天睡觉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再回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并且要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数量多、质量高。
         另外是借助例文,从说到写。写作前给学生读读例文,通过例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懂得不同体裁作文的不同写法,然后引导学生仿照例文的形式去说,最后仿照例文的形式去写,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由口述转为笔述,这样才能由读转人写,做到读、说、写结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