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提升初中科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周哲
[导读] 所谓三管齐下就是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初中科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周哲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象山荔港学校
         【摘要】所谓三管齐下就是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初中科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能够切实达到目标。本文重点分析提升初中科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结合初中科学课前预习的现状,从制作行之有效的讲学稿、科学布置科学预习作业、积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初中科学课前预习效果,为初中生学好科学知识做铺垫。
         【关键词】三管齐下;初中;科学课;预习;有效性
         引言:在初中科学预习教学中,预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对新内容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听课欲望。但是一直以来,诸多初中科学教师并未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有效预习方法,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预习兴趣大打折扣。而三管齐下的方法可以切实提升初中科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使预习的作用在初中生科学知识学习中发挥出最大化,为他们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以下主要内容为提升初中科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几项措施。
         1、制作行之有效的讲学稿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做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代表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设计初中科学课前预习活动时,务必要制作行之有效的讲学稿,给学生展开高效的预习做保障。此种讲学稿能够通过教师一同备课来设计,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展开针对性的制定,把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大纲等列入其中,利用课堂研究与实践运用等方法,梳理并归纳不同的科学知识,同时,初中科学教师还要延伸一些课外内容,及时巩固旧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常在讲学稿当中,不但可以把学生当作素材,还能把教师运用的教案案例当作素材。在新课改背景下,讲学稿不再是循规蹈矩的,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灵活设计,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复习中均可以学习到新的内容,进而实现融会贯通,高效利用科学内容。在学习与生活当中,讲学稿还可以增进师生情感,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通过一段时间的利用,教师与学生的亲密程度渐渐加强,学生也从不愿意预习与不会预习变得主动预习,如此能够让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到新高度,还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1】。
         2、科学布置科学预习作业
         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较大,因此在布置科学预习作业时,教师一定保障量度适中。科学并非升学考试学科,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并不关注此门课程的预习与复习,为了提升学生科学课前预习积极性,教师一定要科学布置预习作用,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实现既定的预习目标。一些学生会同时打开课本与讲学稿,在学预习作业时过度依赖讲学稿,有不会的题目则直接到教材上找答案并抄写上去,如此对学生并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也不能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只会浪费时间,在此种预习模式下,初中生对科学课前预习活动会慢慢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到预习效果【2】。


         2.1针对不同的学习模块布置不同的科学预习作业
         实际上,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大量教师认为,若是这个科学实验还未开展,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实验过程中得到更高的实效性。比如,在对气体这一内容进行学习时,空气是学生看不见也不摸着的,但学生能够通过课前预习,仔细观察自己生活当中的气体,发现空气内其实存在大量元素,教师采用课前预习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对空气内物质构成的好奇心理。在课堂实验中,学生十分在意教师的讲述,也对实验过程感兴趣,对于科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及时且准确的作答,让学生的科学实验成功率提升到新高度。
         2.2 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布置不同的科学预习作业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不会面临太大的课业压力,因此该阶段布置的科学预习活动可以丰富一些,预习的重点其实是调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但到了初三学生会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此时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以复习和巩固为主,重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针对初中时期的学生,科学教师要结合他们的学习能力的转变科学布置预习作业,在具体布置当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学习能力。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课程成绩提高【3】。
         3、积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现如今的初中科学课堂上,绝大多数的教师占据主体位置,通常都是自己引导学生学习。但在具体教学中,学生要占据课堂主体位置,在预习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应是教师重点解决的问题,此时,初中科学教师要给予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高度重视,掌握学生的所思与所想,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初中科学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预习活动,提高预习活动的趣味性。若是在预习中出现问题,还能通过组内探讨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组员在发表自己的想法之前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如此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高效的预习手段。若是出现小组组员一同努力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待到课堂上和教师交流,如此不但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实现良性互动,还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使每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给学生的高效预习提供助力,帮助学生完成科学课前预习作业【4】。
         结语
         综上分析,实际上,预习是一种有助于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同时还能让教师有针对性实施教学,加强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将三管齐下的教育方式引入到初中科学课前预习中,不但能够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水平,还能促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此,初中科学教师应给予三管齐下的教育方式高度重视,通过制作行之有效的讲学稿、科学布置科学预习作业、积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其存在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最大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科学知识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亮.基于学生前概念的初中科学有效课前预习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23):87-89.
         [2]邓转明.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摭谈[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15-16.
         [3]余赛菊.初中科学微导学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35):76-77.
         [4]陈奕宝.让课堂适应学生——谈初中科学教学学为中心体会[J].中华少年,2016(07):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