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 赵小尧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小尧
         盱眙县天泉湖初级中学,江苏 淮安 2117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家长们在不断完善自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发现关注孩子心理是否健康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初中学生家长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明显变化。改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提高心理教育效果的有效策略是目前教育界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改进
         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家长面临的一项新任务。为了科学应对学业压力、社会进步,除了要储备丰富的学科知识、掌握过硬的实践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开始受到家长和学校关注。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问题十分明显,解决不足积极改进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目标。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城乡差距较大
         因城市和农村教育水平的差异,城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差距明显[1]。城市学校愿意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并布置专门的心理教室供教师教学。但农村学校受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很难招聘到合格的心理教师,或者说大部分农村学校都没有开展心理较的意识。城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差距过大。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学校都是以班会课或者德育课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并未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并未真正关注初中生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的方面,例如性教育、人际关系、学校生活适应等都没有涉及。因为生活环境、生理条件等的突然变化,初中生很容易感到无所适从,及时疏导十分必要。
3.家庭教育参与度不够
         家庭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与学校同样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相处时间最长的场所。但就目前家庭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家长都会以工作忙、没文化等借口忽略家庭教育,他们只关心学生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心理变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很容易和父母发生冲突,若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会愈演愈烈,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改进策略
1.采取多种手段了解学生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对症下药,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除了常见的问卷调查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对一访谈、观察学生课上课下状态等手段把握孩子心理情况,明确孩子心理问题后才能实施针对性教育。


         面对所有初中生都可能存在的群体性心理问题,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群体化的游戏活动或者是班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团体活动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一定作用。面对个体性问题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学校协助教师成立设施齐全的心理咨询室,做好保密工作,降低学生排斥心理,让学生敢于尝试一对一咨询。
2.做好隐性教育
         要想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光靠心理教师一方的努力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隐性教育的支撑[2]。学校环境的布置、家庭教育的舒适程度等都可以看做是隐性教育的一种。甚至于教师与孩子沟通时的心理状态也会成为影响孩子心理的因素之一。所以为了开展高效的隐性教育,首先是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都要保持健康积极、开朗向上的状态,让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直接影响,从而逐渐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为了给初中生营造认真、踏实的教学环境,所以无论是教室还是学校走廊都很少会出现色彩丰富的装饰物,以免影响学生注意力。但事实证明色彩鲜艳的装饰物会影响人的心情,所以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大家一起来布置”的活动,让学生对教室环境做出一些改造,比如说经常更新黑板报内容、重新布置教室图书角,在墙壁上张贴一些比较美丽的名人名言。至于校园内要多种绿植,装点走廊墙壁,通过改造环境的手段调节学生情绪。
         家庭承担的隐性教育也十分重要。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若是忽略学生心理需要,很容易造成孩子反叛心理,甚至会使学生做出讨论、顶撞父母教师等不良行为。所以督促家长开展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学校可以成立家校联系心理咨询专栏,在一定时间内家长可打电话与学校专业的心理教师进行沟通,调整个人教学手段。学校可组织家校互访活动,方便学校家庭相互了解。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有关于“感恩父母”的内容,由学生自行决定可对父母做出哪些感恩回馈,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拉近学生和家长距离。
3.组织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场地不应局限于课堂中,多样化的、真实的实践活动更有助于学生改善心理。根据不同的教材主题,教师可组织相对应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比如说针对“让我夸夸你”这一教材主题,教师便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同桌来一场相互夸赞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自信心。又比如在针对“学会合作”这类主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三人两足、风火轮等游戏活动,游戏形式简单易操作,但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大有作用。
         结束语:
         所有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都必须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的心理是帮助学生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者们要努力克服此城乡心理健康教育差距大、课程设置不合理、家庭参与度不够等问题,积极采取多种手段了解学生心理变化、重视隐性教育、组织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策略,从而提升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张培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J].教育,2019(28):70.
         [2]阿荣.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2):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