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制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饶正富
[导读] 为了有效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学校专门开始了一门《道德与法治》课程

         饶正富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小湖中学  354200
         摘要:为了有效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学校专门开始了一门《道德与法治》课程,让学生们通过日常课程的学习来增强自身意识。但是,从教学课堂开展的情况来看,它并不如校方所期待的那样使人满意。而初中生在中学阶段可能会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不能够正确理智的辨明一些事情,这往往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做出一些不符合道德和法制的事情,更严重者甚至会误入歧途。由此可见,加强初中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作为老师,如何把这种有效的道德与法制教育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制;法制意识
引言
         当今社会复杂多样,又极具诱惑力,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在思想上行为上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上单受骗,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行事规矩和依法办事能力,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做出自己一份贡献。下面我粗略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是怎样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的培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通常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客观问题。对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来说,其知识通常较为抽象,这对于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容易出现厌学的心理,或者是由于其他课程的学习紧张而没有时间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由于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其面临着中考,而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程来说,其所占分值较低或根本不是考试的科目,因此,部分初中生对道德与法制课程学习缺乏重视。同时,部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师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选择通常是生搬硬套,教师的课程教学仅依据教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此外,即使学校具备专业的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则可能由于教师所教授的班级过多,课程教学压力较大,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准备课程教案。二是主观问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程学习缺乏积极性,并对于这门课的意义理解不深,对该门学科缺乏认同感。
二、初中道德与法制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要想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前预习必不可少段。预习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们提前记录下自己在知识理解上的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道德与法制教材中的内容故事性较强,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的特点,对学生们的预习效果进行合理预测,设计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课件,加强课堂导入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首先要明确学生们的学习目标,即,让学生们知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学生们懂得有意义的度过自己的一生,是明确生命的意义是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的。其次,老师要帮助学生们明确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即,生命意义的重要性和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然后,通过课堂导入环节展现相关的材料和案例,让学生们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学习教学任务,理解重难点知识,更好的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除此之外,在课堂投入的环节,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预习成果与学生分享,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的学习活动,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


         (二)、转变教学模式,强化法制教育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应该把枯燥的说教生活化,将现实生活中有益的材料引入课堂中,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德育和法制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罪与罚”一课时,我布置了课下预习任务“我来当法官”。给学生出示了一个犯罪的案例,让他们自己查阅资料并根据所学知识来判断“案例中行为人是什么违法行为,应受怎样的处罚”。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的学生从家里带来了有关刑法的资料,有的学生还请教了在法律部门工作的家长......到上课的时候,大家争着抢着当“法官”,从不同的视角分析这个案例,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和刑罚的种类分析的有理有据,罪与罚一课的重难点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迎刃而解了。在讲“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这一知识点时,我将学生分成了两个辩论组,辩论的论题是“当你看到非法侵害正在发生时,你该怎么办”。甲方观点“我年龄小,不应该管”;乙方观点“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双方辩论的焦点就是未成年人面对非法侵害是否要管。辩手们根据所学知识和平时的社会经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枯燥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了生活元素,实现了教学目标和法制教育的双丰收。
         (三)、学校要定期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增强初中生的道德法制意识
         为了能够更好的去推动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实施,学校应该让学生们在具体可行的情境中来增强他们的德育意识。因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活动,给学生们创建一个带有浓厚氛围的德育课堂教育环境,让他们在这些活动行为实践中去了解更多的法德知识。定期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老师们尽量要鼓励每一个初中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来增强道德意识与法律素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道德与法制教育宣传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组织学生搜集相关德育和法制的常识,通过演讲比赛、话剧表演和诗文朗诵大赛等形式来进行。同时,老师多鼓励这些初中生们来参加这样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所展示给同学们的那些道德与法制理念内化为自己心灵的一种意识,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在新媒体教育教学时代下,在对初中生进行德育与法制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巧妙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把这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引入具体的课堂,利用网络教学。比如,在对学生们进行三观教育的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PPT和音频以及视频等的形式来展示一些相关的法律讲堂和道德故事等,让这些初中生在这种教学的引导下去启发思考。所以,这种道德与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必不可缺的。
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学习可以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当前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制能力是符合社会的需求,也是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学生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枯燥的《道德与法制》课程变得具有吸引力,使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课程学习。只有让学生喜欢《道德与法制》课程,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在道德与法制方面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丰亮.初中道德与法制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76-77.
[2]黄晨.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19.
[3]杨生寿.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76.
[4]汪凡瑜.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00后”法治意识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5]玛依努尔·卡迪尔.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对策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442-4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