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犯罪之浅析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姚思竹
[导读] 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姚思竹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民族中学    662400

         【摘要】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近年来,女性犯罪的数量不断上升,这对整个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女性犯罪的发展态势告诉我们女性犯罪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女性犯罪的现状、原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初步探讨了针对女性犯罪的对策问题,以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使人们了解和关注女性犯罪。



         【关键词】女性犯罪;女性犯罪的现状;女性犯罪的原因;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的对策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1女性犯罪的现状············································3
           2女性犯罪的特征············································3
           3女性犯罪的原因············································4
           4女性犯罪的对策············································5
           5小结······················································6

参考文献:··························································6
















女性犯罪之浅析

女性犯罪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一个课题,其原因是近年来女性犯罪越来越严重,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女性犯罪不仅在数量和比例上逐渐上升,犯罪类型不断扩展,而且女性犯罪低龄化倾向已日趋明显。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女性犯罪进行分析:
一 女性犯罪的现状
         女性犯罪自古有之,一直以来与男性犯罪相比女性犯罪是极少数的,现在与男性犯罪相比仍是少数的。但是从总体上看,与过去相比女性犯罪数量是逐年增加的。最近女性犯罪又有新的发展趋势。
(一)低龄化发展。从年龄段划分,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年龄以中青年居多。但是近年来,在女性犯罪中,幼女犯罪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增加。这说明女性犯罪呈现低龄化发展。
(二)高知犯罪上升。女性犯罪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她们由于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 女性犯罪的特征
(一)心理上的特征。由于男女两性在生理发育上存在差异,特别是在青春期以后,这种生理上的差异奠定了男女两性在心理方面存在差异的物质基础。女性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于男性的特点:[1]
1认知特点。女性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而女性的思维特点偏重于形象性、具体性。
2情感和意志特征。女性意志力薄弱且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当意志不了情绪的爆发而成为感情的俘虏时,容易在激情状态下实施伤害、杀人等突发性犯罪行为。3个性特征。一般认为,女性的自信心低于男性,与此相适应她们的自我评价也低于男性,反映到犯罪问题上,女性犯罪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犯罪率上都远远低于男性,这是与女性的自信心差,胆小怕事相关的。[2]
(二)数量上的特征。女性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但和男性相比女性犯罪所占比重明显较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犯罪性别比例约为1:10。[3]但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女性犯罪仍会大大低于男性犯罪。我想其中原因就在于女性的天性较为柔顺、服从,不如男性富有竞争性和攻击性,更容易受传统观念的约束羞耻心较重,从而在行动上顾虑更多和更为审慎,因此女性较男性而言,犯罪数量偏少。
(三)犯罪类型上的特征。女性由于存在体格、体力、体能的限制和心理特点的局限,使她们在犯罪类型的选择上区别于男性。下面从女性犯罪的几种主要犯罪类型中简单分析一下:[4]
1杀人。女性杀人较少,比如10年前在福建某县发生的第三者泄愤案件,造成一家庭里的母女俩被硫酸大面积烧伤,现在还在治疗中。
2遗弃。弃婴案件屡见不鲜,刚刚在上海就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一个健康的女婴被遗弃在垃圾桶里。
3 放火。大多是以怨恨及嫉妒为动机,很少是利欲熏心所致。
4盗窃。在统计中,女性盗窃犯罪的比率远远高于男性。
5卖淫。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原因不能完全在女性身上。
(四)手段上的特征。女性生理上、心理上与男性的差异,决定了女性在犯罪手段上也具有区别于男性的特征。
1具有非暴力性。
2具有隐蔽性。
3具有较为明显的逆变倾向性。逆变倾向性,是指女性在初次犯罪遭受制裁之后,人格的自尊比较难以恢复,“破罐破摔”的心理倾向较为突出,犯罪的改造难度大。[5]
         此外,女性犯罪的犯罪主体主要是那些在城市里没有固定职业的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和乡镇农民,这也是女性犯罪的一大特点。
三 女性犯罪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社会原因是以女性在家庭中传统的作用、社会地位、任务、行动范围的狭隘为背景的。其中最突出的即是“性别歧视”的社会观念。所谓性别歧视是指基于人的生理性别或社会性别而产生的歧视与偏见。[6]
(二)家庭原因。致使女性犯罪的家庭方面原因主要集中在家庭暴力及婚姻和情感方面,下面进行简单分析一下:
1家庭暴力。我国自建国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虽得到了普遍的大幅度提高,但是持续而严重的家庭暴力依然相对普遍。[7]
2婚姻和情感。婚姻和情感因素也是导致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
(二)自身原因。女性有两个特性生理期,一是青春期,一是更年期,在这两个时期的女性易烦躁、易忧郁、易产生攻击行为。
四  女性犯罪的对策
         女性不仅是家庭的纽带,还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群体对社会的影响是长期、深远和巨大的。近年来,女性犯罪问题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一)作好硬件、软件的各项准备。
(二)要加强法制教育。通过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来强化女性的法律意识,增强女性自我约束、依法办事的能力,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要大力宣传和认真贯彻《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社会各方面要认真全面履行。
(三)改变社会观念,转化公众态度。我们应当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多途径的教育和培训,使全社会转变对性别差异的歧视的观念,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防止家庭暴力的产生。
(五)加强矫治工作,预防再次犯罪的发生。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8]
1对女性犯罪人进行思想的教育,使其感到悔悟。
2建立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做好帮教工作。
3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政策。
五 小  结
         女性犯罪数量的逐年增加提醒我们在社会逐步迈向现代化的同时,要逐步对女性加强关注。在研究犯罪的时候,我们更不能小看女性犯罪,女性犯罪也在走向现代化,而且速度很快。因而我们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来变换眼光地看待女性犯罪,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有目的地剖析女性犯罪,有重点地制定相关方针政策,有效地打击和预防女性犯罪,从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保障城市繁荣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下去。

[参   考   文   献]
[1]作者未知:《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2]刘邦惠:《犯罪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赵双骏:《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制》
[4]作者未知:《从犯罪种类看女性犯罪心理》,
[5](日)大谷实:《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李傲:《性别歧视的界定》,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一期。
[7]金鑫:《家庭暴力下的女性犯罪研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六期。
[8]高华:《浙江省女子监狱女犯调查报告》,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第五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