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兵
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我们国家近年来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获得了巨大发展,日趋成熟。现阶段社会各行业在正常运行时都对计算机有着基本需求。在学生的成长历程当中,中职教育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因此需要通过合理安排把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整体教学效率跟质量给提高上来。文章首先介绍了计算机应用课程在具体教学当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课改策略。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职业岗位;课程改革;对策;
1.应用计算机展开课程教学活动的目标
1.1培养目标
计算机课程应该立足于我们国家的教育政策、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方面的发展特点还有社会需求,为其提供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常识性知识与操作能力,让学生可以轻松掌握基本理论,能够具体操作。任何一节课程内容都能够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为学生后面将要接受的教学跟专业指导打下一个夯实的基础。计算机课程不但理论性强,其实践性也特别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还要求其必须能操作,可以用计算机来完成需要处理的工作任务。
1.2教学目标
这类课程现阶段还是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也就是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再辅以少量的学生练习。中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就业能力,重在掌握技能,故而,中职院校的课程安排必须要以顺应市场需求为首要前提,为了更好地顺应市场现阶段的需求变化,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目标导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体系;二是操作能力;三是综合素质,也就是说除了让学生们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之外,还要掌握信息处理的基础操作、强化运用计算机办公的相关技能,同时还要让学生们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并培养其网络责任意识。
1.3课程内容
当今社会上的工作岗位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不管是行政管理、财务预结算还是普通的文字编辑,虽然各工作岗位的任务千差万别,计算机却总是能处理这些工作任务,总是能提供在工作生活中人们所需要的帮助。《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就需要围绕这些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
2.现阶段遇到的问题
2.1课程内容缺乏足够的科学性
我们国家教育的传统模式,已经在广大师生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工作目前已经开展了八次,对我国教学活动中传统模式与内容的发展创新,致力于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只看重理论、不展开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传统模式下学习,无法真正的实现全面发展,理论知识虽然也能全面掌握,但到了工作中却不知道怎么去运用,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方面很差。
2.2课程内容不具有可实践性
中职院校在安排计算机教学活动时,要结合社会的具体需求变化,经常革新课程内容与授课形式,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标,让其能够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也在发展、在更新,但是现阶段不少高校因经费不充裕,以至于无法及时更新设备,有些还在用已被市场淘汰的陈旧设备,教师难以展开教学活动,学生也难以提升操作水平。
2.3设计目标不符合实际情况
中职院校通常会按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对学生展开激励和管理,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来做为教学的导向,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学习。要是这个教学目标设的不切实际,根本达不到,或者设置的不合理,那么这个目标不仅发挥不出预期的作用,还会变成教学活动的一个阻碍,让学生们对于课程学习变得抵触,从而对学习的进度跟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还有些中职院校设置的学习目标既高且严,还美其名曰“激励学生”,却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忘记了校园具体情况。
2.4学生们的主观学习能力较差
中职院校里面的学生们,自身能力高低落差很大,很多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什么自律意识,难以接受新知识,要让他掌握新技能也很困难。还有不少中职院校现在一味降低进校要求,就为了能多招些人,结果最后保障不了学习质量。虽然学校跟教师也同样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我们中职院校的教师通常不会跟中学时期一样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主要是靠学生的自律跟努力,学生自身的这些不良因素对其学习效果会产生严重影响。
3.教改实践
3.1设置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合理
中职院校设置的计算机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理论并能掌握其操作方法,从而可以用计算机来完成一些工作,让学生们将来在就业时可以有强大的竞争力,能获得更广泛的择业范围,从而促使其自身价值能更好的实现。中职院校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能力、促其全面发展。故而,中职院校的首要目的就是为其设置一个可行的教学目标,以最终能够成功就业为导向,带领学生们不断向目标靠近,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要培养其在学习、实践方面的自主能力。
3.2教学方法必须要改进
只有教学方法合理了,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教学方法好,就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们乐于去学,使其自身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而且教师的教学手段一定要合理,要对学生目前的身心状态、心理特点有所了解才能够对症下药,通过学生们喜欢的方式去组织教学,以期把教师的作用发挥得更好。就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而言,教学活动必须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前提,学生要学习的不仅是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更有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要求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3.3资源建设要进一步强化,教学必须数字化
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数字化平台确实是必要的,因为其本身就与网络技术密不可分,如果能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为其打造一个学习平台,让他们可以在这里交流知识、下载资源还有提问等,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不断进步。
3.4融入职业资格认证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学习可不单是要应付一个考试,而是要熟练掌握一项就业技能,取得专业资格证来证明自己的择业能力。故而,学生记背的知识必须牢固,操作水平也要更加熟练。学生们还可以从一次次考试中看到自己的问题,并把问题给解决掉,补上学习上的漏洞,尽量强化自己的能力。
3.5内容要有所创新
内容上的创新不仅是为了满足计算机技术的自身发展要求,也是为了顺应目前教改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是势在必行。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学的目标跟内容明确下来,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尽可能贴合学生的实际状态,真正的为学生服务。同时可以建立试点,用某些学生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结合试点的真实情况做出适当调整,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整体获得提升。最后还要对教学流程加以优化,让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发挥出作用来。
3.6教学模式切换成小组协助
现代教学中比较受到推崇的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学生的学习只有在其发挥自主能力时,才能有所保障的。故而,教师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学生划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以 5~6 人为宜,让每组都具有大致相当的综合能力,并设能够协助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组长,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助、交流,拉近学生个体间的差距,让整个班级能够共同提升。
4.结论
在中职院校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实施教学改革期间,我们可借助于对存在教学共性问题的及时整理,在组织计算机教学活动时注重多元化,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们的整体水平能够有所提高,以达到教学目的。文章从多方面因素出发,针对我们国家中职院校现阶段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推荐了更合理、更适用中职院校的教学策略,期望能让中职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方面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小伟.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56-57.
[2]李丽君,彭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电子制作,201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