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课程设计中微课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 崔静
[导读] 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是当今时代教育工作技术创新的重要发展趋势

         崔静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昆明   651701
         摘要: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是当今时代教育工作技术创新的重要发展趋势。微课教学是目前较为普遍应用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本文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入手,探讨了微课教学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应用问题,并就微课教学的课程设计上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析,探讨了课程设计的一些具体方案,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好微课开展教学,提升教育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而给予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学前教育;微课;教学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微课特点
1.1知识理论更加专业化
         通过运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内容上加入更多学科的知识点,提升课程教学内容的专业化水平。在学前教育方面,通过运用微课在信息载体上支持多媒体信息、PDF课件、动态展示等信息化优势,可以让学前教育工作中一些实务教学方面更为专业化的知识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摆脱开仅通过教师板书口述方式进行知识学习的单一模式,让课程内容更为丰富细致,这可以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好的提升专业化水平,抓住学前教育的要点,把课程内容中一些不够直观,仅通过文字信息或口述难以充分呈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1.2教学形式趣味化
         因为微课的应用能够让学前教育的很多知识点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因而可以打破以往教师仅通过板书口述进行教学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上摆脱开一节课仅运用听力感官进行听讲学习接受知识的单调形式,而让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充分调动起来视觉、听觉、动态感知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等多方面的感官能力,让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了解学习学前专业的知识,这样可以更为有效地提升学前专业教学工作的生动性,让原本抽象理论化的知识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专注水平,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1.3教学形式的探究性,互动性
         由于采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利用微课在信息传播形式上支持操作性内容,可以互动反馈的特点,因而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教学上使用一些可供学生操作的实践性课程案例,互动性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这可以极大地提升课程教学活动的探究性与互动性,打破以往教师自上而下进行知识灌输,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课程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得到加强,让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课件参与到案例探究的虚拟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体验怎样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而提升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习上的理解深度。
1.4讲授结合,模式情景化
         通过运用微课教学,还能够让高校学前教育课程在教学模式上更多运用情景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让教师在专业问题呈现展示上运用微课的先进技术为学生呈现更多带有实践性的课题情境,让学生在接触情境问题,探究学前教育实践性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前教育实践技能,提升学生在学前教育方面处理实务问题的能力,这可以打破以往传统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难以把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弊端,从而让课程教学工作更加具有实践性。
2.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中微课的设计
2.1选题设计
         做好选题设计是微课应用于课程教学的第一步,这要求教师要在微课应用上做好课程内容中知识要点的整理,明晰重点难点,设计出微课应用的合理模式。

教师应在选题设计上,对课程中章节知识实施要点梳理,找出每一章里面的关键知识点,一些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的重点难点知识,同时把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中一些适合进行信息化呈现的知识点挑选出来,对其实施微课设计,通过以课程要点为目标,做好选题工作,让微课设计在方向选择上把握住关键知识点,提升微课设计的针对性。
2.2制作方式
         在制作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三种不同形式,一是情景拍摄的微课模式,在这种形式中,教师主要采用视频采集设备,对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景拍摄,通过对课程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录制,让教师可以分享课程教学经验,利用教学视频探讨教研问题,并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网络化、信息化的视频教学支持。在拍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拍摄焦点跟随教学内容而始终集中在课程呈现的主题上,突出教学内容的要点。可以使用两台或多台视频采集设备,把近景采用后期融合方式融入到视频中,从而提升视频教学内容的细节丰富性。(2)屏幕录制型,这一微课制作方式通常采用屏幕录制程序CamtasiaStudio+PPT,在制作前教师先要按照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PPT,通过在计算机屏幕上操作播放PPT,并进行屏幕录制,从而制作成微课,教师在录制时要注意控制好操作播放的节奏速度,要让操作跟讲解协调一致。(3)混合型,也就是在微课制作上,不仅使用视频采集设备进行现场教学过程的录制,也融入一些Flash课件、PPT情境等课程内容,通过把视频教学跟其他形式的信息化教学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制作成微课,从而让课程内容更为丰富,对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和多元化。
2.3.脚本设计
         在做好主题设计与制作方式选择基础上,教师要对微课的脚本实施进一步设计,要设计出一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要素,流程和媒体素材的使用方案、并对教学文案进行撰写、并在流程控制上做好安排,需要情况下,对课程中特效的使用与背景音乐做好规划。
3.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中微课的应用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微课的应用能够用于课程教学的很多方面,教师可以按照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来引入应用微课教学。主要应针对课程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重点难点知识实施微课设计。如对学前教育方面的音乐教学、美术教学、手工课程等课程引入微课进行教学,通过微课更好的呈现有关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对要点知识的理解度。
3.1.将微课应用于课程介绍
         对于一些新开设的课程,教师在一开始教学时,可以引入微课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介绍,把课程特点,学习要求、实践案例等内容采用微课方式展示给学生,通过利用视频、音频、动态等不同的信息呈现形式,使得学生迅速掌握课程要点,让学生尽快熟悉课程内容,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来。
3.2.把微课用于课后作业布置
         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应用微课教学,还可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使用微课,目前教育领域有很多平台性质的教学网站都支持慕课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便利的网络化教学平台,把课程内容制作成慕课,并在内容中设立考核环节,让学生在慕课学习后通过接受考核,评价其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把慕课中的考核环节布置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完成,可以使得微课教学打破单一的传统作业布置与回收方式,让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上更好地提升其主动性,并通过慕课的便利的素材资源提供,减少作业中一些非必要的作业量,而抓住要点,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率。同时利用慕课的自动评分,还可以让学生在作业完成后自动生成作业成绩,而不再需要教师一一批改,提升作业对学生温习复习课程内容的指导性作用。
4.结语
         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上应用微课开展教学,是以现代科技化教学手段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时代在进步,高校的课程教学方式也应当与时俱进,教师只有积极探索信息化、科技化的课程教学方法,努力把新的技术应用与教育工作中,才能让高校的教学工作在质量水平上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晏波,李赟.微课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3):29-31.
[2]吴静.浅谈微课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