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培优转差”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望必祥
[导读]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下,培优转差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

         望必祥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歇马镇中心学校  441600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下,培优转差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它极大程度的促进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对于学生群体来讲,由于他们受到外部环境以及智力与非智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成绩出现了优劣之分。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培优转差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针对初中九年级数学教学的培优转差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优转差;教学策略
         引言:一直以来,数学这门学课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但由于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本身基础比较薄弱,常常在听课时会出现跟不上教师思路的情况,这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开展初中数学培优转差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通过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调查后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都不具备较强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并且在教师教学时,也没有采取有科学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数学课堂往往比较单调,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将培优转差的教学模式融入数学教学,那么将能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并让教师获得新的教学思路。培优转差的教学模式下,可以让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获得能力上的进一提升,同时也能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不管是哪种阶段的学生都能在培优转差的教学模式下获得进步。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培优转差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还能让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成绩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培优转差教学实施策略
         (一)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数学时存在的问题
         实施任何教学方案都要与实际的教学需求相结合。因此,在开展初中数学培优转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安排。在我国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直坚持应试教育的理念,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高度同质化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让每位同学都符合全面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培优转差的教学策略。学生在这种“应试教育”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虽然他们的学习成绩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对于一些本身成绩就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对他们产生任何有作用的帮助。因此教师可以在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数学时存在的问题后,利用培优转差的教学手段,提升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教师在分析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存在的问题后,对于一些比较高深的数学知识,教师就不要一味的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因为如果让他们去理解这些比较难懂的知识,那么就会增加他们的数学学习压力,渐渐的他们也就丧失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反而成绩向越来越差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主要需要加强成绩落后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那么这就能让班级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得到有效提升。
         (二)为班级内的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档案
         事实上,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是把学生放在同一水平上,而没有对学生进行人性化、人性化的教学。

因此,现阶段开展培优转差模式的教学,就需要教师打破以前的教学传统,摒弃这种落后的教学里面,运用个性化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班级内的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数学学习档案,针对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时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方法,并在学习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成果,适当的对学习方法进行调节,从而让学习成绩获得有效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为学生建立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档案:第一步是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所有数学成绩进行充分的调研,并分析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数学学习心态以及学生本身的个性,教师在调研时可以利用师生面谈、家庭访问等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数据;第二步就是建立完善的学生档案,档案的内容要包括学生的成绩状态、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以及针对这些情况适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建立学生数学档案的方式,教师就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培优转差的教学优势。
         (三)利用分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在初中生中,有些偏科问题非常严重,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上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很难让班级的整体成绩达到平衡,这不仅影响了班级的整体发展,同时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培优转差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让每一位不同基础、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让班级内学生的整体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将学生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成绩范围在100~90分;第二个层次的学生成绩范围在90~75分;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成绩范围在75~60分;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成绩范围则是60分以下。对于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比较优秀,且具有扎实的基础,但这类学生在班级内占比较少;第二层次的学生基础也比较扎实,但对数学学习时的重难点没有把握到位,因此教师要重视对这类学生的重难点教学;第三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教师要重点提升他们的学习基础;第四层次的学生则是严重缺乏数学的学习基础。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层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三、结束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开始在初中教学课堂中采用培优转差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在不断的运用与总结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采用培优转差教学模式时,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不断地提升,并充分掌握学生的个体需求,从改变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有效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忠辉.思考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作业批改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212.
         [2]李秀红.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61.
         [3]王春龙.提优补差,提升初中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9(32):121.
         [4]刘文博.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培优辅差促中间”的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9(3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