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琼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标提高了教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认识,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主要的目标。对我们广大政治课老师来说,如何适应新课改的形势,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实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高中统编《思想政治》;背景;问题;对策
暑假里参加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网络视频培训,认真听取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各位专家的介绍与分析。专家们给我们介绍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理念及思路;介绍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与特色;介绍和分析了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修3《政治与法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的内容、重难点及框架和典型课例研究;同时还听取了刘媛老师对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综合探究”解析和使用建议。学习了这些内容后,再一次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责任重大,在教学中的潜移默化地教育,对学生良好心理、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未来人格的塑造具有决定作用。本文对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出台的背景、师生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对策。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出台的背景
现行《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教材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与其它学科缺乏必要的整合,同时课程的内容偏难、旧。理论与实际不能很好的衔接,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大打折扣,为了实施好新高考,必须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须编写和使用好高中新教材。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部分教师不能在学生面前展示马列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之美,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思想政治》课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极大地削弱了上课的教学效果。
2角色错位
部分教师也没有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而是把自己放在主体地位,从而导致满堂灌。忽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本意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品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部分教师只单纯地采用讲授法或谈话法等,不能做到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利用。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势必会影响教学效率,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中学生面临的问题
1、高考“指挥棒”的困扰
现在,学生们为了高中政治会考合格,才去看(背)会考标准,目的是为了顺利拿到高中毕业证;学生们为了高考仍主攻所谓的三门主科(数学,语文,外语),只有文科学生在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下才对政治课程进行“高考突击战”。而理科学生因为没有高考得分的诱惑力,会考只要过关,则完全放弃了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2、经济的发展,社会负面东西的困扰
高中学生是《思想政治》课的主体,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重视的同学,学到的知识就会多,视野比较开阔,反之,则效果低下。
3、学生自身的原因
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够重视,敷衍了事。认为政治只是记记、背背罢了,根本没把政治课程当做一回事,加之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学校单一教学评价方式的影响,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烦躁的态度,造成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平时不重视,考试抱佛脚的错误观念。
4、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育就是要教,还要育,是两方面的内容,最终的目的是让人的素质得到提高。应试教育垄断了现行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没有得到根除,素质教育的本质没有得到落实。
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过程都以考试为中心,学生的成绩是评价学校和老师的唯一尺度。这样的结果,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作业多,自己支配的时间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减弱,动手能力差,思维受到限制,兴趣缺失,创新能力弱化。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应对措施
1、切实加强学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中的核心地位
真正地把政治课的地位提高,并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学生德育好了,反过来,思想品质好了,习惯自然就好,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得到的提升。
2、落实学生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有个性、有活力、有思想、有激情,对未来充满着憧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作为教师,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注。
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交给学生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既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新教材摒弃了旧教材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教师要把握新课标的方向,吃透新教材的内容,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新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要把握好新课标的方向,吃透新教材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展示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思想航线,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4、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立足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
《思想政治》新课程要求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并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有充分的体现,如“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是必修课重点强调的内容。也真正的反映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立足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找到教材的相关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消化。同时,要求政治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融入到生活题材中;结合生活常识,围绕学生最感兴趣、最切合生活实际的内容组织教学,教学效果会有明显的提升。
5、教师要转变观念,大力推进开放式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明白素质教育的含义,已从教到学的转变,教师已经不是满堂灌,一直讲到头,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引导学生质疑、动手实践、合理辩论、自主合作、小组讨论等,所有的东西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总结点评。
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让学生成为探索思维的主人,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有效措施,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下,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六)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情境,充分运用时事政策课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的高中生,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所接触的东西较多,对最新出现的东西比较好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每天观看《新闻联播》的契机,把《思想政治》课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事情,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学生通过观看《新闻联播》,可以充分让学生去了解党中央对现在出现问题的态度,解决的办法,进一步了解党的方针和政策。
总之,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滚滚前进。新课标提高了教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认识,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主要的目标。对我们广大政治课老师来说,如何适应新课改的形势,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实任重而道远。
我们广大同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努力与时代合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为迎接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的春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华语教学出版社,1987年版.
[3]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4]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5]张雷声.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