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730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软实力对于提升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性,因此要不断提升民族文化地位,而高校作为,输送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主要场所应当发挥出对社会积极的作用,结合当前多种品质的课程内容渗透民族文化,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标。美术其中包含着关于民族文化的内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若将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渗透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热情和作用,使学生形成自觉承担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有效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下文将重点展示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高校美术;民族文化传承;作用
引言: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行业,逐渐认识到学生文化素养和个人能力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应当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过程,结合民族文化与美术教学的相关方法,从而激发学生产生主动承担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形成爱国之情。但就目前高校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来看,教师普遍倾向于西方美术教学观念,没能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使学生不具备民族归属感,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要基于现存问题优化教学内容,大力结合民族文化与美术,寻找能够平衡二者间关系的方法。
一、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带来的价值
美术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高校美术教学通过教师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标,目前新课标已逐渐深入到实际教学中,对于高校美术教学有了新要求,教师应当结合此种要求,努力做到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提升审美能力的需求[1]。通过分析美术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将作品中的具象化信息加入了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在解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深度还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味不同民族对于同一社会现象的不同表征,感受独有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高校美术教学能够对民族文化传承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要借助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深沉。
(一)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美术体系
美术作品所呈现出的具象化内容与作者所生活的环境以及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社会的不断变革在美术作品中予以展现,说明每幅作品都能够饱含当时社会所具备的特点和内涵,而此种特点和内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那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上文的分析,足以看出民族文化对于构建美术体系的重要性,教师应当注重二者间的必要联系通过加入民族文化的具体内容,达到提升个人素养和刺激,生成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直观影响是文化融合,文化融合过程中外来西方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可想而知,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并不具备准确辨别文化差异和解读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能力,而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对于其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教师将此种作用转化为学习的兴趣,能够起到促进传承的效果。
(二)帮助渗透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美术教学不仅能够起到提升学生个人能力的作用,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但在当前高校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仅注重美术技巧和方法的培养,没能重视学生价值观形成,说明教师应当积极满足教改相关要求,在教学中加入,可提升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完善正确价值观的内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可从情感和思想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本民族的发展情况和精神面貌,在作品中体味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有助于更好的显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使其逐步建立起以本民族文化为核心的美术体系[2]。
二、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具体作用
(一)适度挖掘当地民族文化
我国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其充分反映出各个民族和地区所具备的艺术特征,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多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展,显示出在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愿望,例如剪纸等极富有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美术形式,均在人民不断努力和长期运用的过程中被合理保留。此种具备劳动人民内心愿望的艺术形式与民俗活动和美术相关联,教师要结合当地特有审美风格和观念,积极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从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两个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加入与美术作品和美术理论知识相关的内容,从而保证学生与社会发展建形成紧密的关系。就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言,其对于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汲取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借助不同的表现形式传递原生态的艺术特征,从而保证美术教学落地及具体内容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3]。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凝结着人民的情感,饱含着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要深度挖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设计与此类资源相关的教学活动和主题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本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感受到不同美术作品与当时社会所具备的联系,同时当地特有条件为学生写生和创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不仅可提升个人美术能力,而且能够夯实基础,达到从本质出发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传统工艺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已经利用自动化等先进的现代技术取代了原有民族工艺,由于原始民族工艺具有繁琐和复杂的特点,相应的成本也过高,导致此部分传统民族工艺已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而传统民族工艺并非不具备现实作用,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融入有关传统民族工艺的内容,借助广大人民所拥有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应用生活化材料设计,制作与当地民族特色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并在其中融入劳动人民先进的工艺手法和精妙的构思,保证传统民族工艺传承的效果。由此可见,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建文化情景,打造与民族文化相符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民族工艺的价值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展示在过去年代传统民族工艺如何通过简单的材料和艺术手法构建出反映人们内心情感的艺术作品的实际过程,学生通过具象化的信息和内容可达到开阔视野,感受不同民族地区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所具备的现实作用,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当地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效果可见一斑[4]。
(三)活用传统绘画资源
传统绘画所具有的艺术色彩不仅涵盖了多种绘画方式,还能够通过作品中的自然形象展现人格魅力,说明此种民族文化能够体现出艺术家的精神,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所具备的具体特征,感知到极富民族文化的真实感情,教师在传统绘画艺术作品解读教学中,要深度剖析每幅作品所内涵的文化和艺术理论,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作者的实际感情。但在实践教学中,有些教师仅单纯的以欣赏为主,没能体会到传统绘画对于美术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说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度了解传统绘画作品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基础,感受历史沉淀所带来的艺术气息,在不同的作品中解读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感受人民群众不拘于情感的现实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学生树立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工艺等对于实际生活的作用,不断从各个层次剖析每幅作品对于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牟孝梅.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特色教学——“民族民间美术”课程的特色教学探索[J].中国民族美术,2018,01:66-71.
[2]谭红梅.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探讨[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2:116-119.
[3]段知力.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才智,2019,20:17.
[4]曹宝泉,付爱民,丁三丰,袁峰.对话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民族美术发展现状[J].中国民族美术,2017,02: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