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
呼图壁县大丰镇小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微课辅助教学的作用,拓展课堂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促使学生更迅速地掌握重难点知识,带动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
引言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教学所有的环节都数字化,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下的一种新兴产物,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推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进一步前进,为小学数学教学增添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将探究运用微课推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裨益。
一、小学数学运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的意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兴趣和求知欲成为学生开展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微课采用视频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老师开展知识讲解做好了铺垫。同时,微课能够化抽象为立体,便于老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展开知识的思考和探究,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微课的运用策略
(一)利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的延伸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分层教学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不能将分层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而是需要将分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中去。考虑到学生在课外没有教师专业的指导,很容易走入学习误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微课与分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录制不同的课后引导教学视频。这样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得到教师专业的引导,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高效完成课后学习任务,进而逐步缩短班级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
(二)借助微课进行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不竭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老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生动、立体、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结合生活经验展开知识的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比如学习“方向和位置”这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微课的生动直观的特点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发散思维展开自主思考和探究。太阳东升西落的视频中,学生认识到东西方向;在问路视频中,学生对位置和方向拥有了初步的认知。当有人向你问路时,你要怎么表述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和路线?看似清楚的描述真的是最准确的描述吗?学生在微课导入中走进了老师创设的生活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而为老师进行本节知识讲解做好了铺垫,同时也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
(三)利用微课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将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与微课的展示功能进行结合,就可以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与微课的教学价值,更好地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达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一课时,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分别设计出圆柱与圆锥的三维立体图,利用计算机的测量工具对圆柱与圆锥三维立体图的高度、直径与半径进行测量,并运用计算机对其进行转动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整个操作过程录制成微课视频,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来对圆柱与圆锥进行观察与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运用微课来传授课堂知识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控整节课堂的时间,方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从多方面来观察圆柱与圆锥的特点,进一步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以此保证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有效突破,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更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以微课为教学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制作微课时,教师可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解析,并以动画、视频及图片等形式进行生动、直观的呈现,继而导入教学内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其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顺利突破重难点。教师也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课后练习微课,帮助学生梳理课堂所教的知识点,提高复习质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章节的教学中,为增进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概念及特征的了解,教师可以微视频辅助教学,为学生播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并就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交流,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积极性,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有效挖掘、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用微课辅助教学,有效挖掘并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在设计与制作微课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以丰富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例如,在“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公顷及平方千米两种单位的概念有一定难度,如果不改善教学模式,就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和认知特点,拓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资源,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例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结束语
微课是保证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合理地将信息技术与微课进行有效整合,创建一个利于学生开展数学探究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保证学生学习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在前进道路上不断突破。
参考文献
[1]阳娟.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整合研究[C].中,2018:52-53.
[2]朱锦琼.微课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C].2018:935-936.
[3]王敏.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应用[C].2018:90-92.
[4]陈宇涵.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282-1283.
[5]曾燕玲.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理论前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