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娥 刘金林
湖北省钟祥市冷水镇杨岭小学 431921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知识讲授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阐述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提升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表现力;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写作;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表达想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体现创新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创新性
引言
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对作文的概念理解不全面;第二,学生对作文的方向不确定;第三,教师运用的教学策略不正确;第四,教师作文教学的方式有偏差等。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务必改革教学观念,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文章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途径。
一、读写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上作用显著,结合小学生写作兴趣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指导环节融入读写结合模式,以降低写作难度,给学生提供仿写以及拓展写作的空间,对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习和写作兴趣激发均有积极意义。比如,课文《四季》的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读写结合训练中,引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四季的印象和看法。口头表达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段和基本写作思路,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要点自选题目,描写自己眼中的四季,也可以单一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通过读写结合训练方式,有效降低了写作难度,避免学生无话可说的尴尬现象,在激发学生兴趣和优化写作训练效果上作用显著。
二、创建开放性课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语文作文写作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独特想法通过作文得以体现,这样学生会拥有写作欲望,从而产生写作兴趣,在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由于仍然采用传统传输式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技巧,没有对学生的情感与思想进行良好的引导,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甚至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开放性课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思维角度从多方面入手对作文写作题目展开联想和构思,使得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然完全以课本上的文字性教学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写作教学密切联系,使学生从更加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进行作文构思,教师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想法。例如在进行《我的学校》作文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在学校中所发生的趣事,根据这些事件来进行写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联系实际生活,使得作文描写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并且由于个人生活的介入,也可以在作文中凸显出学生的个性,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进行合作写作,创新教学路径
以往的写作训练中,笔者发现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很抵触,不愿意参与到写作训练中,因此笔者尝试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搭建合作学习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比如“我和XX过一天”的写作训练中,在分享写作思路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学生就提出“我和葫芦娃过一天”“我和神笔马良过一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起来,传来阵阵笑声,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再如在作文评价环节也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比如《小白兔采蘑菇》看图写话,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写话过程中只是生硬表述图画内容,不注意情节润色和衔接,几幅图的逻辑关系在作文中没有得到体现。因此笔者指导学生小组评价例文,在不公开学生姓名的情况下,相互之间读一读、写一写,实现互评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写作中的不足,教师负责总结和提升。
四、学生自主选题
在写作选题中,教师要避免对一个题目重复运用,有些题目已经出现了几十年,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最xx的一天”“记录一件小事”等。教师要关注时事热点,选择比较新颖的题目让学生写作,鼓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在新题目下写出新内容,也要减少命题作文,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命题的机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
结束语
综上所诉,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不需要让学生强制性地记忆与模仿优秀作文,而要让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生活中的题材,了解身边的事物,体会现实中的人和物。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写作文,如何写好一篇作文,才能让那些已经偏离了写作本质、现实生活和真情实感的学生纠正个人的错误,形成正确的认识,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华.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散文百家,2019(02):121.
[2]杨国锋.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体现创新性探讨[J].课外语文,2018(21):134.
[3]袁艳.创新性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开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