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刘彩虹
[导读] 俗话说:“对孩子的培养得从小孩子开始。”中小学阶段的儿童教育对他们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刘彩虹
         山西省柳林县穆村镇第二小学 邮编033300
         摘 要:俗话说:“对孩子的培养得从小孩子开始。”中小学阶段的儿童教育对他们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学科是语文和数学,语文在这些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中小学语文的教育要从培养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为重要出发点,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式;
         1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石,也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词汇的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语文能力的显著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使他们达到流畅写作、畅通无阻的交际水平。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用自己的联想和概念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从而实现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深刻理解。第四,培养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染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感知能力。这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1 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语言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教学生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在课堂上运用一些优美的词汇和句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其次,课后,教师可以运用日记、阅读体验等方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写日记和阅读体验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老师可以做一个阅读笔记的节选版,让学生阅读书籍,认真填写阅读笔记节选版,同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不要全部抄袭,应该有选择,写一些漂亮的句子,注意单词的发音和使用,阅读课外读物后,找出相关词汇、同义词并写作。最后,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不规范使用语言的例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也可以理解其他错误,避免以后再犯错误。这样的学习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并告诉学生书中有更多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阅读。其次,中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在阅读过程中,会出现逃跑、做其他事情等情况。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观察和督促学生,提醒他们不要逃跑,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上。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记录一些比较好的单词和句子,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有很多优美的词句,比如“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学生写下这句话可以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和总结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说,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整理整篇文章,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
         2.3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加教学趣味性。比如说在学习到《七月的天山》在这个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阅读任务。

例如,作者描写了天山的哪些场景,等等。让学生带任务阅读,增强阅读的针对性。阅读结束后,让小组成员描述自己攀登过的高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即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和中华民族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比如说在阅读到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力。
         2.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分析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语言能力与思维发展速度密切相关。通过语言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抽象空间的感知和想象,初步形成对词语的认知能力,并通过模拟训练,学习文本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从而提高写作表达水平。比如一年级《荷叶圆圆》这篇文章是学习修辞学的好教材。它运用隐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拟人化各种动物。从荷叶的特性出发,将其与摇篮、围裙等进行了比较。它充满童趣,能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修辞手法的魅力,并将主题赋予学生模仿。它不仅能锻炼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段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和联想能力的提高,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5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中国知识,继承优秀文化是每个学生的责任。中小学语文是未来语文学习的基础。现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怀。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有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比如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时,首先由学生自行通读课文,之后提出问题:“泼水节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进行总结。泼水节是中国傣族的传统节日。我国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在祖国的发展中,各民族团结在一起。优秀的传统节日充满了幸福和幸福,因此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对人民的热爱,感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
         2.6通过阅读教学,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的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认知。他们不应该只是草率行事。融入阅读文本,深刻体验和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思考,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意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学习的素质,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挖掘阅读文本的深层含义,感受到优秀的阅读品质,帮助学生在掌握更多阅读方法和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之,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阅读的过程也是教科书、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一种多元对话。中小学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生涯的开始。其他学科的学习应以语文学习为基础。这门课帮助学生打开了解世界的大门。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语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要,学生也慢慢意识到语文对自己的重要性。阅读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核心素养的出现促进了阅读教学的发展,加强阅读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娟.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91.
         [2]?郭海林.探究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02.
         [3]?张清国.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32):47-48.
         [4]?李辉武.基于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9(29):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