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唐杰
[导读]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在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入贯彻下
          
         唐杰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6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在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入贯彻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时,要坚持做到构建信息化语文课堂,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加强阅读教学,提高语言能力。通过这几大关键举措,有效加强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热情,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探究
         引言
         语文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学好语文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考试时能够获得较高的分数取得优异的名次,还能够让学生明对错、知荣辱。初中语文在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生涯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随着科学的进步,时代的不同,对语文学习也有了新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如何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是教研人员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1.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创新教学方式,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造性,为学生终生学习语文、科学运用语文奠定基础。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优化教学过程,注重教学实效,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喜欢学习语文,在现实生活中培训优秀的思维品质。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初中学校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会选择学生们自己阅读、老师们监督的方式,学生们选择阅读的书籍质量参差不齐,老师们不帮助学生们掌握必备的阅读技巧,为了应付差事的阅读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学生们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反而因为枯燥无味让初中学生厌倦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老师在阅读课上对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为学生们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在语文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们阅读的书籍,例如《西游记》这本书中光怪陆离的神怪世界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所在。在阅读之后,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记忆书中的经典片段,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组队扮演书中的故事情节,角色的扮演和故事的重现是帮助学生们记忆书中精彩内容,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重要方式。
         3.构建信息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这门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是比较特殊的,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学习语文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以美的陶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慢慢喜欢学习语文这门学科,逐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现在我们有许多的电子产品教学工具,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学工具,帮助初中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形成信息化语文课堂,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和发展。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初中学生讲述《伟大的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先了解这篇课文讲述的内容,理解作者想要向读者传达的感情。然后对这篇内容进行整理,制作一个课件,课件内容中可以覆盖《伟大的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文章的知识点。并且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件的首页加上贝多芬的相片,然后插入一个超链接,点击这个超链接就会跳转到贝多芬先生的生前介绍页面。

为学生们讲解贝多芬先生生前的种种不幸以及他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就,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初中学生开始看到贝多芬先生就会引起他们的思考,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想到这个人物及与之相关的事迹,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很迫切地想要了解贝多芬,教师通过多媒体点击超链接,页面就会发生跳转,学生就会觉得很神奇,这更能够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了,之后教师展开对课文的讲解介绍,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趋使下就会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从而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4.打造高效课堂要以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书读得多了,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也能更快地理解知识。只有多读书——不只是多读课内的学科知识,还要多读课外知识——学生才会知道得更多。阅读对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从书中了解到世界的千变万化。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质量就不会提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要求学生要会读书、读好书。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根本。好的阅读习惯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课外阅读,每天抽出一定的课外时间来阅读。如果今天读了,此后的一周都不再读,就不是好的阅读习惯。有时,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底下偷偷读课外书,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而且不符合教师让学生阅读的初衷。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在适当的时间阅读[3]。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看到名人名言或有哲理的、优美的句子,就可以摘抄到本子上。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成绩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以打造高效课堂。教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而且要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气质。在书中,他们可以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去吸取有益的精华,感悟人生的真谛。这是语文学科的最终目的。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更高效。
         5.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时期语文教学中课堂组织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获得更为充沛的自主学习时间,当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获得一定知识时,教师的讲解就要随之减少,要做到精讲,要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继而指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例如,在字词理解、文本背景等方面要让学生先展开深入的学习,在学生形成一定认知之后,教师依据学生的不足展开指导,从而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如此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并能够获得学习的自信,从而能够以此为基础展开更为深入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让学生能够形成习惯。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展开必要的探究,要充分了解他们解决问题时思路以及策略,特别是要关注学生所遇到的阻碍,在必要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换个角度展开思考。如此一来,学生在面对语文知识时,就不再只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其所采取的是更为积极的自主探究,其语文综合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相应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他们的语文素养,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综合语文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翔.农村语文核心素养价值引领的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5):22.
         [2]白忠明,潘忠.试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181-187.
         [3]常璐.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53-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