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 541299
摘要: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思想观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也成了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关注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为社会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对教育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基本价值追求,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寄托着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二、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一)强化语文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小学语文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务的实践者,要充分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所隐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更多的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索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将自身作为学生学习的正面榜样。与此同时,应该关注更多的社会热点,广泛参与到社会热点的讨论、学习过程中,实现思想和实践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正确认识人性的弱点,远离假恶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凭借语文教材,让更多学生认识到人性的缺点和不足,正确看待人性弱点。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过程中,该文章表现了人性的弱点。
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教材,举实例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有缺点,应该正确地看待这些缺点,积极改进,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做到互补,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直面人生的假恶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弱点。向善是人的本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做个坚强、乐观、善良的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依据教材以及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审美,帮助更多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做人之本,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学习,将其融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三)树立榜样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教师除了担负着传播知识、解答疑惑的责任外,还应该从学生的素养与品质入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党的工作会议内容,并将其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内化,用以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教师在生活和教学中应该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借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进程与历史事件;在教师岗位中任劳任怨,不断体现自身价值;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只有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创设丰富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在生动情境当中呈现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其学习动力基本来自兴趣,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对深奥,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出现厌倦情绪,不利于其有效渗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率不高。而情境的创设能够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象呈现出来,降低学习的难度。在情境构建中应该遵循小学生的认知与发展规律,使其能够在情境当中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实现对情操的陶冶。比如在教学《詹天佑》相关内容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为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在人物形象的解剖和事迹探索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教师应该运用多种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京张铁路的修建背景,教师通过充满激情的朗诵,激发学生的内心自豪感,使情境与学生的情绪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爱国主义思想的有效渗透。
结束语
根据以上文章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赋予更多学生无限的力量、拼搏的勇气、奋斗的激情。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更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更多的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2019(12):80.
[2]黄雯雯.妙用教材插图,提高学生综合素养—2019(3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