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蒙昭荣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
        
         蒙昭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县兼爱乡旦兴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546416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打破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感受写作的乐趣,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目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依旧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作兴趣;激发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语文考试中占据较大的分值。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相对欠缺,加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素材不多,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写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不知道如何写等,导致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1]。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训练中,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一、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写作兴趣
         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优化,具体要做到:①合理设置写作主题。在语文写作教学环节,教师应该设置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写作主题,使其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结合,便于学生从细节处进行写作。究其原因,学生在情感上倾向于自己熟知的事物,从熟悉的事物出发进行写作,不仅能唤醒生活记忆,获得亲切感,还能激发写作兴趣,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例如:针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植物朋友》习作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家中所养植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周期、浇水时间、喜阴或喜阳等,如仙人掌等,进而在写作中做到有话可说,并由植物的生长延伸至人的一生,实现作文主题的升华。②教学方式不拘一格。针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师可以构建游戏化课堂或融入趣味性、灵活性的元素,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2]。例如:针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木偶的故事》的讲述,由于该课文涉及的人物较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是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完成表演后写出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又如:学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分钟》的内容后,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方式设计话题式作文,如围绕主题“时间”表达自己的看法或理解,具体如下: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规范写出60个“国”字,完成任务的学生能获得奖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感觉到时间的快速流逝;然后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做出“金鸡独立”的姿势,这时学生会感觉时间之“慢”。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能亲身体验时间的“快”和“慢”,进而激发写作的兴趣,在具体写作中有话可说。


         
二、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想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很多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都缺乏真情实感,导致文章读起来索然无味,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遨游在想象的思维中,激发写作的兴趣,善于利用手中的笔写出思维的内容,提高文章的想象表现力。换言之,教师利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将知识的传授过程变为心灵活动与思想交流相融合的过程,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使文章更加富有思想、真切感人[3]。通常发散思维的培养就是想象力的培养,这一点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即可进行。例如:讲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假如没有灰尘》的课文内容时,灰尘给人的印象多是不好的印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题目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如果没有灰尘,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然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得出结论:假若没有灰尘,人们无法睁开眼睛,天空始终是蔚蓝色,大自然也很单调;接着,要求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并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假如没有___”的小短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各抒己见、大胆想象,获得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的丰富,激发学习的热情与写作的兴趣。
         
三、培养阅读技巧,积累写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完善自身,及时找到自身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更新写作观念,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质量。同时教师要立足于新课改的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为依据进行教学,如:要求学生阅读后阐述自己的观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描述,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当然教师也要学会适当放权,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技巧的掌握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当学生阅读名著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阅读时间的合理安排,在阅读中主动思考、深入理解内容,感知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或者是在学生阅读名著前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随后帮助学生解答问题,提高阅读质量[4]。例如: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鸟的天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对作者运用的描写方式进行分析,感知这些方式所体现的美景;然后要求学生划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将仿写句子与课文原句进行对比,看看自己仿写的语句能否完整描述出课文展现的景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在课文阅读中深入理解知识内容,积累写作素材,又能通过仿写训练掌握写作技巧,激发写作兴趣,获得写作水平与阅读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教学方式,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想象,培养阅读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易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人文之友,2020,(5):289.
[2]舒爱连.浅谈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5):244.
[3]杨丽娟.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J].语文课内外,2020,(9):232.
[4]张永会.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3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