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张云花
[导读]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

         张云花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倘塘镇宜木戛完 655418
         摘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是考察学生综合素养的的一个重要方式。小学习作教学比较伤脑筋的教学板块。“人人心中有,作者笔下无”也是大部分学生的苦恼。基于此,以下对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分析
引言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会学习到更多的生字、词语,然后将内化的知识不断地运用在更多阅读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而通过阅读所提高的能力往往需要写作检验。所以写作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考察往往是全面的。它不仅关联着学生能否将自身的语文知识实际运用在自己的表达过程中,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社会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是学生接受语文教学开始的初端。
一、注重听说读写整合训练
         在教学实际中,多数教学常态课都是一篇一篇地教课文,口语交际也是反复训练,作文教学先教方法、再读例文、最后学生尝试写作。每一位老师都用心、卖力想把课上好,但学生“不领情”,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应该是相互依存,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条主线把他们有机地串连在一起。只有教师在认真研读课标教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学生,呈现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强化体验,融入真情
         对于学生的积累,我们也要给予更多的方向感。比如说在生活的不断感受过程中,我们要强化学生从自身的情感出发,进行更多内心的思考。就像写作一样,如果没有融入更多的真情实感,便会让人读的感觉很空洞。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名人作家如何去进行自身情感的表达,也要让学生不断的在写作过程中去积极锻炼和运用,使自己的真实情感能够真正的融入在作文中。从思考出发,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就要从不同开始,尊重学生的差异。让他们发挥与众不同的所存在的光彩,让他们学会去描写个人有趣的经历和难忘的事物。从心出发,进行生活。


三、注重阅读教学,找好习作教学切入点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注重课文里字词的书写,句段的分析,但是仅由教师口若悬河地讲,教师时有时无地参与,可以说,在双方的坚持下学生确实有了进步,但是,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往往会出现脱节的现象,学生在习作时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也还是几句口水话。因此,从低年级起,在阅读教学中,找好训练的切入点,例如,抓好学生的语感训练,训练学生对不同的句型的表达,不同情感的文字呈现方式;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学生的思维训练!除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也是很重要的,部编教材的改革,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大量课外阅读,让学生把课内文本读宽、读厚,扎实自身的语言基础。
四、课文为写作教学的依托,增强生活与作文间的联系
         教材版本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而不断更新,其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也就要求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对课文中的主要信息进行提取,然后进行缩写,并且可以在文章中将自身合理想象进行融入,对文章进行扩写,或者进行适当的改写。在当前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可以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语文课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想法,同时获得较多的感受。因此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情感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还需要合理转变语文教学环节,使语文课堂与作文写作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指导学生将课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受进行书写与记录,增强语文课文与写作间的联系。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儿子的采访》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文章中爸爸的梦想进行分析,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虽然爸爸的愿望很平凡,但是其中蕴含了爸爸无私的爱,然后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可以回忆自己与父母间的点点滴滴,体会到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父母对自己伟大的爱,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深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加尊敬与爱戴自己的父母。教师还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引导学生将自己眼中的爸爸进行描述,然后进行合理的写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使作文中蕴含更多的情感。使学生可以明白,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惊天的大事,但是父母对自己的爱总是无私的,他们将自己一生的精力都倾注在了自己身上,使学生的作文中充满真实情感,提高文章的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给学生表达的自由和空间,找到习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振凤.基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探讨[J].才智,2019(28):161.
[2]刘永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10):38.
[3]王艺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8(1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