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东平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荣福小学 广东 梅州 514469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新的展示舞台,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探究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引探导学、情趣教学、质疑启思教学、创新教学,优化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更好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 引探导学 情趣 质疑启思 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逐步从单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全民素质教育,而我国的教育要立足于21世纪的知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就得打破常规去构建一种具有活力,具有精神感染力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21世纪人类在教育观念上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工具性与思想性这些基本属性。语文教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文学造诣,而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它有益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从当前语文教育的目标和成果对应来看,语文教学不是把学生“人文化”了,而是愈加“理性化”了。语文教学只有以人为本,从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出发来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重大的发展。从我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我认为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一、引探导学
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在课内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研究、练习,敢以独立思考、判断、求新,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落到学生身上,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例如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教师可以分环节地引导学生:首先让学生自主地读,并把基本内容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大胆地说出来,接着当学生反馈到季节的美之后,让学生在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交流认识,最后在学生欣赏和分析完这些精美的语段后,设计一个写自己家乡哪个季节最美的小练笔,将阅读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中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是消极的受教,而是主动的探求。探求的兴趣引发了,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基本学习能力和积极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情趣教学
关注体验、注重设计情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人的知识结构中显性知识可以通过理性的方法去获得,而隐性知识的获得要复杂的多。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获得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在这种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将会更深刻。
例如教学习作《这儿真美》一课的过程中,我先带着学生们亲自来到学校的后花园去观察后花园的美。孩子们来到后花园都高兴得不得了,于是我趁机让他们按顺序观察花园的每一处美,同时让他们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这一花一草。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学生也在这身临其境中感受到了后花园的美。有了这亲身的体验,接下来的写作也就容易多了。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做深奥的讲解,学生已经自然而然的达到了真正的理解,实现了教学目的,这就是高效的课堂。
三、质疑启思教学
“思之有序,才能言之有序;学起于思,思源有疑。
”疑问是思维的活动,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随着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维的确立,问答法教学颇为盛行。有的人称问答法是各种教学法的一把钥匙,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巧妙地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艺术反映了教学水平的高低,提出的问题要在精巧上下功夫,有计划的选择最佳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教师问题问得好,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变接受为探究,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做到在教的主导下,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质疑方法,努力创造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质疑中获得新知。
例如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时,在充分的预习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接着学生的疑问一个接一个:这金色的巴掌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巴掌?这金色的巴掌美在哪儿?……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教师点拨。他们理解了:金色的巴掌指的是梧桐树落叶。因为它是金黄色的形状又像巴掌,所以作者叫它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美在它的形状,美在它的不规则,美在给大地带来生机、给小朋友带来快乐……看!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探究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四、创新教学
教学的至高境界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素质教育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具体目标”和“教学过程”中都规定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采取新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探究创新,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我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确处理了课程教材和教学这一矛盾,既遵从了教材,又超越了教材,从课程教材的被动执行者变为主动研究者,把课程教材的创新与教学的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了教与学创新的统一。
如教《草原》这课时,我就和学生一起找了几幅壮阔锦锈的草原风光图,先让学生通过视觉欣赏草原的迷人景色: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小丘的线条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还让学生想象此时此刻草原上会出现的各种声响:叭叭的鞭子声,得得的马蹄声,哞哞的牛羊声。在这声、色交融的图画里,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如果这时你也和作者一起骑着骏马,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扬鞭驰骋,那该多好啊!这样,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这种创新教学,收到的课堂效率是非常高的。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总而言之,只要老师们能想尽办法进行适合学生的教学,就一定会实现高效的课堂。我认为引探导学法教学、情趣教学法教学、质疑启思教学法教学、创新教学法教学是最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春艳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 《现代阅读(教育版)》[J] 2013(2)
[2]柯镇林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科教文汇(中旬刊)》[J] 2013(8)
[3]谢丽华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中华少年》[J] 2017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