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巧雅
广州市黄埔区新港小学 510700
摘要: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目标。阅读也是搜集信息、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目标。随着年级的提高,要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审美品质的提升。通过大量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的研究现状,并围绕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调查。藉此,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等方式进行探究和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解决对策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文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界的重视,特别是小学语文在国文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得到提高,阅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小学语文阅读是以培养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为目的,让学生从中理解文字的含义和语言的精华,进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近几年对于小学语文不断进行课改时,各位专家学者创新出各类阅读方法,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1]。而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培养中,语文老师按照正确的阅读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方法掌握良好,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好,而另一部分却收效甚微,多种因素所导致,如训练方法过于格式化,课堂教学生硬机械,忽略因材施教,师生互动太少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2]。说明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和欣赏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去感受和评价作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大胆解读和评价,要以学生为中心体,多互动,让学生开拓思路,敢去想,敢去表达,使学生懂得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写作方法和情感的传达。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小学语文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中是首要地位,它对于学生掌握汉字和语文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今不断改革深入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中,国文的地位不断得到重视和提高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育所承载的教育功能日益多元化,并列为基础中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基本还在沿用老式教学模式,其相对单一、缺少灵活性、呆板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应用。许多老师还在将知识硬性传授给学生,然后利用题海战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并考入名校,回馈学生和家长一张教育成果单。这种老式教育方法相当于将知识录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使其海量存储,而学生使用知识的时候就是用什么在大脑中取什么,其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不会自己动脑,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创造思维,完全变成了一个机器人。特别是阅读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单一与乏味,使学生更难理解和读懂掌握语文知识,也无法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动性和阅读兴趣,根本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课堂上缺少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只在讲,学生只在听,慢慢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拒绝接受硬性灌输知识,从而对整个教学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阅读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
现在大部分的学校还是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没有得到重视,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知识的传授都是由教师的主观意愿去开展,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至于学生学习的成效一般。其次是教师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没有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重视,忽略课外阅读训练这一环节。
3.2.2 教师对语文课标的解读不够
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的解读不够,很多老师运用的方法是一遍又一遍的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说明,就像一台复读机一样,不断的重复同样的内容,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缺少了以引导和鼓励性为主的,缺乏针对性和实际的指导意义。也有很多老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减少了阅读训练环节,并且在对学生提问的环节中,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就进行下一问,并且老师所提问题多数是怎么样,而很少问为什么,太侧重于课本内容,少于语言表达形式。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深入思考学生的反馈,学生没有得到针对性的客观评价,也就不知道自己的薄弱点,所学所得的收获不佳。因此,阅读教学中复读机式的方法,很难让学生体验阅读中的乐趣和在文字中获得丰富的情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感。
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加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能力培养
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师生的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如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促成其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对于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要多多鼓励,客服其对学习的厌恶心理,运用有效的方式提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其次,鼓励学生多思考,思考文章里的前因后果,然后提出疑问,你将会如何解答这些疑问。最后,要建立奖惩机制,让表现优异的学生得到突出的展示和模范效应,让其他学生树立目标,引起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里,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动性,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4.2 合理设计阅读教学过程
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并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和喜欢新鲜事物的兴趣特征,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合理有效的建立师生彼此沟通的一座桥梁,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以诚待人》这篇课文的阅读学习中,语文老师可以制作PPT、图片和加入一些影视片段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图文并茂并具有视听说一体化的教学氛围,会让学生产生很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方法,让学生上讲台讲课,学生首先会提前阅读学习,并收集资料,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到讲台上将其所准备的资料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查阅能力、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结论
小学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课标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要求。本研究立足于课标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大量的文献收集,深入课堂观察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访问老师和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课后的阅读训练情况,得出以下几个问题及原因:阅读方法落后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且教学规范性不足;教师对语文新课改的解读不够,且任务繁重备课时间较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间较少,且对阅读兴趣不高;教师没有因材施教,与家长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根据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多种研究,笔者从树立正确的教育新观念为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加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明确规范正确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学校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且教师合理规划阅读教学;增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长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家校阅读氛围。
参考文献
[1] 明显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校本改进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 沈佐明.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J].学周刊.2013,(16):168-169.
[3] 金有军.小学语文练习与阅读能力培养[D].青海省门源县青石嘴镇寄宿制小学.2017.
[4] 邹军.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D].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