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熊淑容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语文阅读

         熊淑容
         (四川省巴中市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四川 巴中 636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语文阅读。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识字、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而语文教学的目的,跟阅读是一样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的效率和质量。当前的小学阶段中语文学科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发现、解决和总结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提高
         
         绪论:小学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刚开始接触学习的阶段,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只有打好了基础,日后的大楼才能越盖越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不仅关系着语文能不能学好,还关系着别的学科能不能理解。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阅读教学作为小学教学的一大重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在的教育背景,更加注重笔试,可能有的语文教师会将学生的阅读压力转接到自己身上,直接解释问题,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偏差,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分析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阅读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改进阅读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调动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受到兴趣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才能发自内心地去认真阅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孩子们带着疑问阅读,这样更加具有趣味性。比如我在正式上课之前会播放一些音频,然后提出跟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这让孩子们更加认真,更加有热情。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快乐,得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二、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会让学生的阅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阅读方法有很多,教师只需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进行阅读就可以,不要贪多,否则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希望各位老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自己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略读
         根据学生的需要,可以有选择性的阅读有关部分,对于不重要的篇章,只需要大致的了解,不要求对文章内容的全面深入理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点或某几点上,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精读
         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对文章中的某些重点逐字逐句地进行仔细理解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和阅读能力。对于某些精品文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情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意图和对文字的掌控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默读
         对正在阅读的文章在心理默念,但并不发音的阅读方法。学生虽然仍然在快速阅读,但是对他所读的内容进行了再次加工,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消化。可以用于学生阅读长篇文章,或者对文章只需要有大致概念的情况。了解大意会让学生对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基础印象,从而在第二次阅读时,更能抓住重点。
         (四)诵读
         就是在文章阅读中,大声念读出来,这样能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司马光强调:“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 或中夜不寐时, 咏其文, 见其义, 所得多矣。”就是在读书中眼观其文,口读其声,耳听其音,脑思其意。这样能使学生对文章印象深刻,帮助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诵读,然后对文章内容进行相关提问,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安静的地方。


         (五)摘抄评价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抄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或词,或者是阅读的重难点和不懂的地方。学生做好的摘抄可以与其他同学讨论,也可以自己品味。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摘抄之后标注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段或者这一句话,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评论能力,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慢慢提升。
         
         (六)做笔记
         在阅读书籍时,标注自己的意见,在阅读结束后,可以写一写观后感和日记,用这种形式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想法。阅读和评价的结合,会让学生对每一篇读过的文章都再次复习一遍,从而达到对文章的再次理解和记忆。
         
         三、巩固学生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便于阅读
         (一)提前预习
         有的学生可能会在教师要求阅读课文时,碰到一些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在课上发现再去翻字典,会影响自己的阅读效率,很有可能教师要求停下来,但是自己因为查字典还没有读完整篇文章,会对接下来的听讲产生严重影响,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先略读一遍要学的文章,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先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然后才能在课上进行良好的学习。有效提高语文课上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指导引导
         对于已经预习过学生的疑问,教师要进行解答,同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用合适的语境理解文章内容。对于一些有歧义的词语,可以预设情景,让学生来选择正确的释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阅读能力。
         比如“算账”一词,基本含义是计算账目,延伸含义也有吃亏或失败后与人争执较量,有找某人麻烦,报复打击的意思。在阅读中碰到这种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尝试嵌入不同的意思,然后挑选合适的意思,继续进行阅读。从而可以锻炼学生的情境模拟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学会抓重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抓重点的能力。只有抓住重点词句,才能明白文章走向和重点,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能准确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抓住关键词理清层次,正确理解文章,都依赖着学生抓重点的能力。
         (四)情境带入
         预设与文章相似或相同的情境,置身其中,揣摩作者意境,也是一个提高自己阅读能力的好办法。这需要教师一点点地教导学生,如何模拟情境,如何置身其中。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依靠多媒体教学,让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具有实效性。
         四、大量阅读,与实际结合,熟能生巧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可能并不会长久地存在于学习智商,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听说读写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程度的练习,及时刷新孩子们的“耐心”,用不同的方式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和阅读能力。
         在学生读完某一课时,及时让学生发表感言或者写观后感,趁热打铁,巩固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凡卡》的课堂上,我让一些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当学生沉浸在对凡卡的同情之中时,我又提出让学生们写几句话送给凡卡,这样的抒情和表达方式,既能体现作品中人物的遭遇,又能培养孩子们的阅读概括能力。
         
         结语:综上,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有多种方法策略的,且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必要性基础。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运用多种策略综合提高。阅读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各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知道,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阅读能力的阶段。在此,我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司海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外语文,2019(16)
         
         [2]何永飞.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上),2018(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