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
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服从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作为现代家长,应该充分全面的理解幼儿服从行为问题的家庭成因,并掌握科学的教育技巧,以此来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精准客观的分析幼儿的服从行为,并探寻它的成因以及教育。
关键词:幼儿;服从行为问题;家庭成因;教育分析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服从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认知。对于家长而言,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与发展,但这其中可能就会牵涉到孩子的服从行为。因此,科学全面的梳理幼儿自身对服从行为的理解,继而引导家长掌握相应的技巧,能够更好的开展教育,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1幼儿对服从理解的层次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无法突然的遵照他人的意志去行动,也不可能一天之内领悟我们要求他做事的理由,必须历经各个阶段的内在形成过程,才会得到进步。幼儿服从的历程一般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幼儿对于家长或者教师的要求,表现出可能服从的一面来。但这种服从是短暂的,并不是长期的。也就是说,面对同一件事,幼儿可能今天表示服从,明天又表示出不服从性。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幼儿处于服从与不服从混为一体的时期。第二阶段,经过一定的教育以及引导,幼儿的服从行为得到优化。在行为实践中,幼儿表现出服从的姿态,这种服从并不是简单化的服从,也是被动性的服从,而是幼儿依托于自身的意志,或者认为应该服从,所以他们表现出服从性的一面来。同时,在该阶段,幼儿在表现出服从的一面时,也注重聆听他人的教诲,或者遵照他人的意志。第三阶段,是幼儿服从行为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服从行为已经得到了全面的优化,并逐步成为幼儿的一种优越人格。在实践表现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服从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幼儿的主动服务态度也得到了有效的转变。在这部分幼儿看来,服从并不别人的命令,而是自己的一种升华和发展。
2家庭教育中服从指示技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于幼儿的希冀是非常高的。几乎每一位家长都渴望让幼儿遵从自己的内心和意志,都能够表现出服从的一面来。在引导幼儿服从的过程中,作为家庭教育的参与者,应该积极采用科学的指示技巧,以此来更好的推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2.1做好科学的预备提醒工作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若幼儿表现出不服从的一面来,或者处于服从与不服从模棱两可的状态,家长应该做好及时的提醒。在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家长在幼儿表现出不服从的过程中,往往采用横加干预或者大声呵斥等方式,这种引导方式是不科学的。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他们对于家长的要求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引导幼儿服从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做好预备提醒工作,给幼儿预留几分钟的准备时间,使幼儿对接下来所要发生的事件有所预期。
2.2在指示前加入幼儿的名字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引导幼儿服从的过程中,要给予幼儿一定的准备时间以及适应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幼儿。为提升幼儿的注意力,为引导幼儿及时掌握家长的要求,家长可以在对幼儿进行指示时,加上幼儿的名字。比如“小明,再有5分钟,就把手机还给妈妈”。对于幼儿来说,在接收家长的指示时,名字可能比“宝贝”等称呼更有指向性,也更能够引起他们的认知注意。尤其是在家庭中,存在着多个幼儿时,名字是最直观的。
2.3巧妙运用眼神接触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引导幼儿服从的过程中,如果说呼喊幼儿的名字是引起幼儿注意力的第一步,那么眼神接触可能更具有直观性,也更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家长的关注,也更能够引导幼儿遵守家长的指示。在实践中,呼喊名字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但眼神接触可能是面对面、近距离的。当家长做出指示,并同幼儿进行对视时,幼儿能够认知到家长指示的迫切性,自然会遵守家长的指示。
2.4采用简洁明了的指示语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为给予幼儿指示的过程中,常常采用类似于一种唠叨或者抱怨的方式,这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因此,家长在给予幼儿指示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简洁明了,应该尽可能言简意赅。一般而言,家长在给予幼儿以指示的过程中,指示语不能超过10个字。若字数过长,则容易影响幼儿的解读与认知。
3幼儿不服从的处理技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于幼儿的指示,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够全然遵守,势必存在着部分较为“叛逆”的幼儿。当幼儿表现出不服从的一面时,家长同样应该运用科学的处理技巧。一方面,当幼儿对于家长的指示表示不服从时,家长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幼儿以重复性的指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快速辨析家长的指示,同时家长在进行重复提醒的过程中,还应该辅之以相应的动作、眼神等,以此来确保幼儿能够充分明确家长的指示,及时按照家长的指示来行为。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若幼儿对于家长的重复指示仍无动于衷时,家长要及时把握切入点,给予幼儿一定的示范,引导幼儿充分明确指示内容,继而按照家长的指示来进行科学行为。
结论: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幼儿服从家长的指示,需要厘清幼儿服从的三个阶段,同时更需要家长采用多元化、递进化的指示技巧和方法,在给予幼儿一定的准备时间的同时,家长要采用名字、眼神等行为来引导幼儿,同时,家长还应该给予幼儿必要的示范,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培养幼儿的服从行为,才能够全面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景英,幼儿服从行为问题的家庭成因及教育分析[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0).
[2]王宏伟,幼儿问题行为的家庭成因及教育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