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源丽
(重庆市梁平区星桥镇中心学校,重庆 梁平 405200)
摘要:审题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先导。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提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可以减少他们出错的频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端正学生的审题态度,提高他们获取关键信息的精准性,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部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思维水平,但是解题的准确率却不高,经常会犯一些浅显的错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良好的审题能力,解题前没有认真仔细地审题,出现了遗漏信息、偏离正确解题方向的情况,所以在日常教学辅导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他们解读数学语言的能力,进而促进他们解题效率的提升。
一、以趣味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
(一)开展答题竞赛活动,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有些小学生草草地结束了审题的过程,在还没有读清题意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开始答题,产生了一些原本不该出错的现象,他们不重视审题,缺乏认真审题的意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笔者曾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答题竞赛活动:提前准备好了20道计算题,提示学生按照要求做完后可举手,率先举手的学生可获得奖品。竞赛题目要求是在10秒之内答完20道题目中的任意2题,但只给学生提供了五秒的读题时间,发出指令之后便开始倒数,10秒时间结束后只有两三名学生完成,其他学生则提出了质疑:“不相信他们在10秒内计算完20道题目!”“他们是怎么做到在这么短时间内就答完所有题目的?”获胜的学生便开始争辩:“没有要求必须答完所有的题目啊,只是说答完其中的两道,是你们没看清题目要求!”还有很多学生不服气,或是一头雾水。这个时候请全体学生再次认真地读一遍题目要求,部分学生出现了懊恼的神情,开始抱怨:如果再给我几秒读题的时间也能做对。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了认真审题的重要性,提示他们平时要养成审题的习惯,正确读准题目信息后再开始答题,这样才会减少错误的发生。
(二)组织合作探究活动,注重审题的全面性
部分小学生虽然有审题的意识,但容易漏掉关键信息,审题过程不够细致和全面。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改善这些情况,教师组织了合作探究的活动,营造出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和指正学习的氛围,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多角度审题,提高他们审题的全面性。比如小数运算的相关题目中涉及到了结果中小数点位置的判定、单位的换算等内容,这需要学生认真地审题和计算。有些学生只看数字而不看单位,直接进入到计算阶段,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两层楼之间有23个台阶,每个台阶的高度是14.5厘米,那么从一楼到三楼升高了多少米?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出现了两种错误:有些学生观察到了前后单位不一致的情况,但直接写出了23×14.5=333.5,得出了3.335米的结论,没有注意到所求的是从一楼到三楼这一信息,缺少了再乘以2的步骤,有些学生则是写出了23×14.5×2=667(厘米),没有进行单位的换算。待所有学生展示计算结果后,先不对结果进行评价,而是提醒他们再次观察题目信息,通过合作,探究出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总结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提示和监督中认真审题,降低了问题的解决难度,促使他们建立了全面审题的意识。
二、教授多种审题技巧,纠正学生的审题习惯
(一)指导学生认真读题,抓取关键信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第一个步骤就是提升他们认真读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读题中理清题意,抓取关键信息,为正确深入地分析做准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读题活动,让学生一字一句地大声朗读题目,要求他们读通句子、不漏字、不错字、不添字、不断错句等,使学生能够敏锐地抓住题目中潜藏的小陷阱或者障碍并顺利化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读题能力。比如在题目:“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得到的结果是3.75,请问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有些学生的答案是:“最大3.79,最小3.70”忽略了题目中三位小数这一信息,提示他们再次读题,从三位小数中寻找答案。或者让学生边读边划,勾划出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问题相联系,找出对应的数量关系,并反复地推敲、分析,为正确解题做铺垫。
(二)鼓励学生复述题意,概括主要内容
在完成了读题这一环节之后,学生应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回顾和分析,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完整清楚地复述题意,将题目中存在的逻辑关系与找到的数量关系清晰地罗列出来,就能进一步确定解题的步骤和过程。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指导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复述训练,从中观察他们的思维特性,并对其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说、思、辩等活动中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如有关种树的题目中经常会给出这样的条件:甲队种了40棵树,乙队种了50棵树,丙队所种的数量是甲乙两队总和的20倍,问丙队种植了多少棵树?请学生划出这道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各个信息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从而确定用什么样的方法解题,引导他们从问题入手,先计算甲乙两队种树的总数量,再用乘法计算得出丙队种树的数量,得出最终的结果。如果把第二个条件换成乙队种树的数量是甲队的1.5倍,解题步骤就变得相对复杂,可以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理清思路,请学生边画图边复述题目内容,按照步骤先算出乙队种树的数量。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了用画图的形式梳理题意的技巧,有效地促进了他们审题能力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揣摩出题意图
在学生掌握了正确读题的技能之后,教师要锻炼他们自主分析的能力,使其正确揣摩出题的意图,防止他们陷入到文字陷阱中。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观察和分析题目信息,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比如有些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并不明显,隐含在文字叙述中,不容易被发现,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挖掘隐含条件的方法,在分析中审清题意,避免出现解题思路偏向的错误。这样可以改变学生以固定模式解答相似题型的习惯,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题与解题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在教学指导中有效地渗透,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教授给他们抓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同时不断地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每一次进展,促使其主动地改善审题的态度,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车亚平.小学数学学生有效审题能力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3):147-148.
[2]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A]. 李海玲,郝洪杰,纪艳丰,赵克平,王雅敏.《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 2018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及能力培养的研究[A]. 黄芳霞,杜波,龚布,谢龙凤,钟锦.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 2017
[4]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李阳阳.??考试周刊.?20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