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增花
丽江市玉龙县白沙中学 674100
摘要:数学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推理能力,但在以往的数学课程学习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也不注重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当前学校教育的小班化形势下,教师要能够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认知,循序渐进地改变教学策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适时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进而提升教学效益。本文就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素养进行浅析,并给出了在培养学科素养的要求下,构建初级中学数学高效授课的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下,初级中学教师要能够积极关注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量相对偏少,教师有时间来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有更加宽裕的时间来设计教学方案,同时也能利用更多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授课中完成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引领。只有如此,学生方能踊跃而积极地参与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来,既提升了数学学习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从而更好地保障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一、兴趣教学: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主体意识
要想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有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以此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并达成改善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或者根据具体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编创趣味性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接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趣味故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毕达哥拉斯数”这一数学史故事,向学生介绍“毕达哥拉斯数”发现的过程及其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并为学生展示毕达哥拉斯根据勾股定理所画出的“毕达哥拉斯树”,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加深学生对于勾股定理及其反映出的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的理解。
二、问题教学:合理设计数学问题,有效促进思考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对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有机提炼,并结合分析提炼结果向学生提出若干数学问题,以促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随后,教师悉心聆听学生所给出的思考结论,给予其针对性建议,这样能够有效加强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与自信心。
而有效应用问题教学法实现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设计数学问题,为此教师应认真分析数学教材,形成对教材内容的全面把握,从而对学生提出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意味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描述”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后向学生提出以下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展开数学思考:①你认为将数据整理成统计图表有什么意义?相较于直接给出数据,使用统计图表具有哪些优势?②你认为条形图、扇形图、直方图和折线图这四种不同的统计图表分别具有什么特征和优势?在使用不同的统计图表描述数据时,分别有哪些注意事项?③在实际数学运用中,应依据怎样的标准选择使用统计图表?请围绕不同统计图表的具体特征,分别举出一例说明每种图表的适用场景。
三、分层教学:科学划分层级,强化学生交流合作
分层教学是对尊重差异性原则的具体实践,这一方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级,然后再根据不同层级的特征开展针对性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过往数学测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初步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将最近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均在85分及以上的学生分入A层,将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在70-84分(包括70分)的学生分入B层,将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在70分以下的学生分入C层,再结合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及其他方面信息对分层进行灵活调整。完成分层之后,教师可以将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搭配,以建立成员间具有差异性的数学学习小组,强化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数学主题探究,并推动数学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数学水平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分层和分组完成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计算房屋高度”的活动,推动数学水平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就测量方案进行探讨,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自主完成相关数据测量和数学计算,并记录本组的实际测量结果与计算步骤,再对比计算结果与房屋真实高度之间的差距,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此切实增强学生对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性质的理解和对于解三角形方法的应用。
四、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只有让数学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成为有效教学时间,实现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才能切实达成提高学生综合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必须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尊重差异性原则、直观生动性原则及创新实践性原则,通过综合运用兴趣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情境教学及实践教学的策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将学生还原为数学课堂的主体,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焕杰. 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中), 2015, 000(010): 144-144.
[2] 郑为庆. 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 学周刊, 2015(15): 146-146.
[3] 徐克伟. 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 学周刊, 2016(11): 48-49.
[4] 张良海.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5, 000(001): 35-35.
[5] 潘巧红.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策略[J]. 考试周刊, 2019, 000(053): 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