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冠权
海南省儋州市西华三小 571735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提升,教育事业的普及,学习几乎已成为每个学生的主要任务。独立思考能力是学习所应该具有的基本要求。所以对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它是学习的法宝,是取胜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它能够使教学效果更为显著,使教学过程更为容易。对于成年人来说,它是事业或学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总而言之,独立思考能力是每个人所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本文基于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引言
数学的特点是知识间的连贯性很强、逻辑严密、抽象,所以要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仅仅靠教师卖力传输知识是不可能做到的,教师必须想办法集中小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只有经过大脑编码组织,结合生活经验的知识才能被深刻的理解、记忆与运用。更重要的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首要特点就是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它是培养成创造型人才的基本前提。
一、学校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
学校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但是通过调查显示,许多学校由于时间、场地、资金、师资等等原因,使计划往往不能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对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该以主要的教学任务去开展,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学校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面,而不是一些其他事上面。一些学校为了学校的知名度,将大量资金放在打造学校环境上面和宣传上面,而对于教学的投入却是极其稀薄。对于此现状学校应该及时纠正,把对于教学的投入尽快提到日程。不要把教学放在不重要的地位,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绩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自然会有所提升。所以对于现在的所有学校而言,学生的学习永远是首位,学生永远占主导地位。让我们一起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国家的主力军做努力。
二、展开民主教学,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当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之下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展开民主教学突出小学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大家还可以找到什么样的形状呢,接下来就请大家通过身边的物体找一找其他的形状。根据PPT当中的图形找出类似的形状。”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身边实际物体形状的基础之上引入了对于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形状可以使学生在类比观察的基础之上更好地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视觉器官进行对物体的观察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进入的数学教学情境之中,有的学生通过三角板找出了不同的三角形,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于三角形进行分类:“大家都找出了身边的三角形,PPT上面也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大家仔细想一想,划分一下,这些三角形可以大致分为几类,例如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我们可以把它归为一个类别。”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了对三角形分类的学习之中,通过为学生创设实际的教学情境展开了民主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充分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意识到自身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培养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制定新颖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
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内容时刻保持新鲜感、兴趣,那么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尤为关键.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不仅仅是书上的内容,还应该加入许多有意思的环节来缓解乏味的课堂,从而吸引学生想要去探索知识的想法,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既然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数学这门学科,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之中它所对应的映像,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无限延伸出课堂之上的内容,并且列举出一些生活之中的事例,让学生解决.例如,“鸡兔同笼”的计算问题、“龟兔赛跑”的追及问题等等,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学理念,因为它从生活之中而来,学生更会对此产生兴趣,从而争先恐后地回答此类问题.
结束语
一般来说个体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面对小学生尤其是数学课堂的小学生,数学老师如何针对识初建的他们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呢?这一问题是目前所有小学数学老师都不得不思考的,它事关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更是关系到整个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了重点分析。
参考文献
[1]卢永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36+50.
[2]廖显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6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