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迎春
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
摘 要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教育家们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改革。他们所研究的方向非常宽广,包括学生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涵盖了老师的各个方向。
教师课堂语言按照学生接受信号为表标志,分为很多种。最主要的研究是基于自身的课堂实践,全面的发现发展了解课堂,了解学生。更加真实、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一、小学课堂教师语言的特点
(一)教师语言的特点
信息的传递对所有生物来说都是交流的必要手段。就现在来说,最有效、直接的信息交流的工具就是语言,语言促进人类快速的、高效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对语言的各方面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活动--教育,对语言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
教师的语言中有着特定的教学信息。在运用专业术语时,一定要谨慎严密,运用不当就会引起科学性错误,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有概括性与针对性,积极向上,避免不恰当的语言,科学的进行评价;语言要有逻辑性,顺应学生身心科学的发展。
(二)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是无法替代的在真实的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不会因科技的发展而消失。一个教师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因此,一个教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语言的基本功,提升在课堂中提问语言的精准度,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三)课堂中教师语言的特点
对于知识的传授,教师的语言必须足够精准,高度概括知识,并且所用语言,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根据所学专业的方向,将从小学数学学科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主导性。课堂发展的方向是由教师决定的,每一堂课,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设定的情境下,都有其特别的意义,要达到不同的预设目标。教师的语言,主导着整个课堂,无论学生的回答、表现如何,教师都有其对课堂整个方向的掌控,这也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的特征。
第二,引导性。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就像是学生的方向标,引着学生到达预设的三维目标。由于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对问题的回答是各式各样,教师基本的语言功底就是要进行合理的评价,利用相应的提问,将走偏了的思维拽回来,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第三,辅助性。数学讲究严谨,学生的语言多多少少会有瑕疵,或者不够严谨,或者只能说出其中一部分,这时候不能够否定学生的观点,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辅助学生,将这一句话补充完整。这时教师要运用比较委婉、情感性十足的语言,巧妙地对学生进行辅助,让学生重新拾起自信心,并且在心理方面,如果成功,学生会比较自豪。教师的辅助性对于学生来说是巨大的帮助,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对回答问题的恐惧。
二、理论基础
对于教师的提问,《学记》中也有所指导,“善问者如攻坚木……不善问着反此”,对于教师如何提问,提出了最根本的方法。教师有效的提问,长期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形成有教学突破。就像《学记》中说的“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此皆进学之道也。”
孔子,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在《论语·述而》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了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利用课堂提问引导。关于对教师的看法主要有: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循循诱善、严宽结合。循循诱善明确的是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是基本技能,要将循循诱善发运用恰当,不断提升自己语言的基本功,要对问题的深度更加理解,对学生的提问由浅入深,一步一个脚印,提问的形式多样化,对问题深入思考与理解。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年轻的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提问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对于问题形式的设计,也是各有风格。新教师的提问,多半借助于游戏,达到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效果等教学情境。
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会出现口头语,经常会在课堂上出现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并且大量的重复,学生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当老师问“对不对”、“是不是”的时候,学生对于“对”、“是”的回答开始不经思考,开始消极的应付课堂提问,达不到课堂提问所要的效果。
有些教师的提问语言过于啰嗦,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问题陈述冗长反复,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失去兴趣。有的老师将提出的问题进行过多的描述,无效语言的出现,让原本清晰地问题,越来越复杂化,使学生云里雾里,摸不清楚状况,反倒失去了问题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8]
有效的提问,完善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学生最基本说话能力的发展,使其条理清晰;教师的有效提问,学生的积极应答,有效的互动提升学生的情商;教师提问时的灵活性、创造性、情感性的处理,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提问。教师用精心的设计,触探学生兴趣,推进学生主动的思考。课堂提问的类型可以多方面去划分,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的提问设计模式最为著名,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根据层次水平划分为六层,分别是知识(回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
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1.充分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首步,做出教学设计方案(教案),在教案的引导下有助于展开教学。教案的教学过程是基于课标、教材和受教者情况及自身经验的一种“预设”,根据经验分析,教师的课堂提问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分析教材,明确一堂课在这一章的地位,了解与小学其他年级知识的连接。第二,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提问,都不能忽略的记录下来,包括“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提问,严格按照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难易程度的阶梯性与其他因素的影响来严格创设问题,将教案最大程度的进行完善,做到心中有数。
2.同伴研讨
集体备课、重难点研讨、听课评课等都是一种教学交流,不同时间进行不同活动,研讨包括课堂提问的形式、问题的层次、教师的语言情感等各个方面。认真记录所出现的问题,每一个都进行优化,请教其他教师,探索更加适宜的方法,不断练习提问,在探讨中修改,提升问题的有效性,将艺术贯穿在课堂提问中。
3.学生反馈法
课堂提问的对象是学生,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体会最深刻,学生的反馈是教师对课堂提问效果最直接的体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情,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来反思自己准备的课堂提问是否适宜。
4.微格教学
高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现在已经相当普及,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小型的课堂教学,把这种教学过程设置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5.自我反思
课堂的状态,教师是有深刻体会的。回忆学生是否按照自己问题预设的方向回答,对于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举手的积极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等方面。不仅仅自己能够找到本身的问题所在,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同伴提出的建议,都应该进行深究,调整问题的形式,修改问题的问法等,并且可以进行同课异构,探索出最适宜学生接受的课堂提问。
参考文献
[1]张亚明.对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现象的分析与评判[D].西北师范大学教,2012.
[2]贾云玲.小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徐瑞.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4]王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5]易庆祺.浅议小学生课堂提问的心理分析及提问能力培养[J].2014.
[6] 刘厚雪. 探析小学生课堂提问的心理分析及提问能力培养对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