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与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林春
[导读]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但从现阶段来看,学生们普遍缺少质疑精神

         林春
         富顺第一中学校 四川 自贡  643200
         摘要: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但从现阶段来看,学生们普遍缺少质疑精神,遇到困难不习惯探究问题,不愿多花些时间思考问题、分析出错原因,更不愿意进行深层次反思。其原因主要归咎于教学理念没有坚持“以生为本”,教学模式始终是以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少主体性,从而影响到了反思能力的成长。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能力;模式
         反思意识应该长期存在的,因为著名的“三省反省”就是证明。现如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同时,作为学生,必须及时反思学习的得失,消除学习的弊端,吸取教训。当我们进入新课程时,笔者回忆曾经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笔者重新审视了以往被视为经验的那些理念和实践。现在,笔者将总结和反思在这之中所学到的教训,以便与同学们分享。首先,我们应该改变我们在学习中的角色,改变现有的学习行为。因此,学生应该在反思中学习,只有通过反思,学生才能提高学习的经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并影响到他们随后的行为。由此,提出了学生成长的公式:学生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在学习反思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学习呢?
         一、创造情境,激发反思欲望
         莎士比亚曾说:“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要想让学生具备良好反思意识,应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适合的反思情境。对于反思情境的创设,不可流于形式,要有一定目的性,且要有一定趣味性。反思情境创设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把握好情境创设的难度。同时,要保证情境设计能使学生有反思的欲望,以达到反思能力培养目的。
         二、层层设问,启发反思行为
         当学生处于生疑、感疑的学习状态时,他们将通过解疑,对整个问题展开反思。要想引导学生反思,需用“为什么”等来设计问题,以唤醒他们对问题的层层深究,进而走向反思。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扮演好“配角”和“导演”角色,突出学生“主角”地位,于互动式提问中启发学生反思行为,于民主式问答中激活学生反思意识。
         三、暴露过程,反思数学概念
         瓦茨曾说:“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日常学习中,学生也要具备一定反思能力。在对学生反思能力进行培养时,为达到立竿见影效果,需重视暴露知识形成过程,以促进他们在弄清知识本质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能主动验证知识,顺利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四、任务驱动,反思研究思路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任务驱动原理,提出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回顾已有旧知,并反思是否有学习过类似研究思路,从而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究出对一类问题的研究方法。


         五、小组合作,反思解题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错误只有经过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才能得以纠正。”很多学生反映,他们上课能听明白,然而一到自己解题时,仍然感觉毫无头绪、困难重重,每次等老师讲解后又豁然开朗。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大量的题海训练中,做错题只会一味地就题改题,未曾真正反思自己的解题方法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是否存在更为简便的解决方法?是否能从中归纳与总结出一套解题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在遇到数字、题型等稍微变化的题目时,就又会显得手足无措。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将形成思维上的碰撞,可促进他们对组内所讨论的问题进行反思,发展成良好的反思能力。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要重视构建良好的竞争关系,时刻监督学生学习过程,保证学习气氛的浓厚。
         六、自我提问
         自问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提高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能力而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整个学习过程。例如,在设计学习计划时,你可以问自己,“我们理科学生有什么样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如何根据相关理论和我们理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我们理科学生设计一个易于理解的学习计划”“当我们理科学生接受新知识时会发生什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在备课的过程中,虽然学生制定了各种学习计划,但也会遇到一些困难。
         比如,理科生总是不能及时回答问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纠纷。在这一点上,老师应该反思“这样的问题是怎么出现的,如何调整学习计划,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来跟踪学生学习过程。”我们理科学生在思想上组织学习,确保学习过程沿着最佳轨道运行。学习结束后,学生会自问:“我的学习效果如何?”学习中有什么亮点让我们感到惊讶吗?这些亮点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七、学习诊断
         “课堂学习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诊断来减少遗憾。学生们可以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找出学习理念的隐患。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集体“头脑风暴”的方式收集各种学习“病历”,然后进行分类,找出典型的“病历”,分析“病理”,关注影响学习效果的各种学习方法,最后提出解决办法来解决问题。思维的深刻性是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关联来激发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促进知识的积极传递,有利于培养各种思维的便利性。
         海涅曾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课堂上,在对学生反思能力进行培养时,要重视创设适合的情境,激起学生疑问,唤醒他们对问题的反思。同时,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并通过分析思维过程,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形成思维上的碰撞,落实他们反思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3).
         [2]周仁华.对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认识[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