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娅
云南省西畴县第一小学 云南西畴 663599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教育也在跟随变革的浪潮,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很清楚当今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远比过去要高,若我们还采用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很难适应这些要求和变化。所以,我们应该灵活多变、接受革新,从而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性这一良好心理品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积极性;心理品质
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完全是两种状态,后者的学习效果不会理想,而前者的学习动力却十分充足,这种状态主要就表现在学习的积极性上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性这种心理品质。
一、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良
部分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过程中小动作过多,分散了注意力,不能良好地接收老师输出的知识,从而出现知识断层。这个群体对自身的认知是低于一般学生的,而且还会有信心不足、自我贬低和自卑心理,所以在学习动机、学习毅力等方面也会比一般学生差。同时他们在学习方法上也比较笨,尤其是对数学这种系统逻辑性强的学科来说,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只能让学生越来越束手无策。
(二)家庭教育欠缺
小学生一天中与父母的接触时间其实是远大于在学校的时间的,父母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家庭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部分的家庭中父母或无暇顾及学生,或管教过严,都会让孩子产生厌学、逆反等情绪;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或者父母离异另组家庭,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冲击力,直接表现就是成绩差,成为学困生。
(三)应试教育过于重视成绩
我国虽然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目前为止应试教育仍然占据极大的空间,学校关注升学率,老师关注好学生,这使得一部分学习成绩并不十分理想的学生,长期远离老师的关注,而师生矛盾更是导致学困生存在的一大利器。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性的途径
(一)学习目标和习惯合理化
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明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部分学生,我们应适当降低对其要求,设立学习目标也应当符合他们自身的学习情况,既能激发其学习热情,又能调动其学习主动性,这样的目标才算合理。同时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应当给予最大的耐心,通过不断鼓励带给他们自信,关注他们的日常活动和习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规范他们的行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也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这种意识并不强烈,所以这个重任便落在了老师的肩膀上,多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引导学生具备合理的学习态度
老师对于学生学习起到的是引领作用,所以对于学生应当正确引导,转变学生认为数学抽象、不好理解等固有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同时多鼓励学生,不怕困难,乐观面对。另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编者设计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猜想?”“怎样做能更快到达目的地?”等,这种既无固定答案,又无标准模式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除了需要在课上认真听讲外,还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乐趣,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其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学校教育中,老师要做到不偏不倚,真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不随便给学生贴标签,正视每一位学生的现状。老师应该投入更大的精力,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补充知识漏洞,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尊重。
(四)家庭教育要紧跟步伐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不能对孩子过分要求,又不能太过于溺爱或者不管不顾。父母应当给学生营造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多鼓励孩子,让他们拥有面对问题一探究竟的勇气。同时结合学校教育,让孩子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充分发挥兴趣的重要作用
兴趣是成功的关键,而老师则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导因素。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认识数字1~5”这个抽象概念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具象化的生活实物来引领,同时可以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拓展到生活购物钱财数字上,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密铺”时会好奇,为什么这个图形可以密铺而那个不行,这样学习起来也是格外起劲儿的。
(六)强化课堂提问
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会让学生丧失思考的主动性,降低对知识的了解兴趣,主观地认为自己不用学习也可以掌握;也不能过于困难,让学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这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七)借助多媒体的技术力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在每节课前都要提前准备相应的课件,让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得到更好地呈现,使学生易于理解且增加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易于掌握的知识,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选优秀小组上台为大家讲解,随后教师再进行统一讲解,如此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一举多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从而建立对数学的初步了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继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J].考试周刊,2019(19):81-82.
[2]张永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9(07):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