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刚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晓望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但从整体来看,他们的数学成绩大都不太理想。引导他们把活跃的思维用到数学与学习上,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学校的资源支持。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教师要对每一节课都灌注自己的活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渔”交给学生,不要把他们当成小孩子,而是自己的朋友,平等对待,倾听他们的学习问题或心理问题。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更重要。这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非常大的帮助。数学是一门能够启发智慧的学科。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按照课本循规蹈矩地讲授知识,课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探讨氛围。学生听不懂教师讲授的内容,下课后又不好意思问,成绩就容易下滑,不能主动分析问题。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力,让他们在小学打好基础。
二、提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以教为学”的趣味课堂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沉淀,也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刺激改变,小学生的大脑仍旧处于探索和模仿的阶段,因为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能力可以通过专业的训练培养出来,小学生在形成自主思考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习惯做铺垫,只有持续不断思考和总结才能将一种习惯逐步转变为个人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对学生整个人生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少年强则国强,只有加大对学生团体的关注,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的高效运转,也能让学生在未来生活中更快速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小学数学是一门单调的学科,既没有自然学科的创造力,也没有语文学科的多样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倦怠心理和放弃行为。小学生行为控制能力还很薄弱,行为的主导者并不完全属于自己的思想,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从而忽略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此,教师要以“知己知彼”为战略方针,利用当代的科学技术将文字型的数学课堂动态化,“强制”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课堂上的任务布置,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数学的魅力,也能给学生更多紧迫感和增加学生的学习理由。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内容
思考不是单一的过程,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过程。在历史上,王守仁“格竹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王守仁对竹子倾注了热情,最后不小心患上风寒,转变了思考方式,悟出了心学思想。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也要学习王守仁的精神,解题时要有自己的理解,错了也不要怕。他们可以向教师或周围的同学请教错在哪里,纠正自己的分析思路,以整体把握学习进程。教师也要适当引导,学生出错时,也不要责怪他们,还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难懂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慢慢消化。
(三)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
对鼓励学生,一直以来,都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是非常赞同鼓励学生,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心。这也是当前社会的主流观点。另一种声音是既不赞同体罚学生,又不赞同表扬学生。这种声音是比较少的。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看法[3],在这里不再赘述。笔者认为,教师还是要多表扬学生。称赞学生能极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现在的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太看重成绩了。如果学生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批评学生。家长们往往认为批评孩子具有普遍性,自己小时候父母管教不严格,现在对待自己的孩子,就要特别严格。但每个孩子是不同的。这种方法对有的孩子有用,有的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们来说,这种方法是苦涩的。表扬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学生的心理比较细腻。教师在表扬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鼓励的内容要真实、具体
鼓励的内容应侧重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这在阿德勒心理学中被多次强调。如果经常横向和其他同学对比,学生就会产生“超越”心理,今后进入社会,如果见到比自己过得好的人、比自己强的人,就会激起竞争心理。竞争会让很多能力不足的人受到不好的影响,会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累,最终累垮自己。
2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
教师在表扬学生的过程中,不能把他和某某同学放在一起对比,而一定要和他自己之前的情况相比,看他的成绩是不是比以前高了,哪方面还有不足,知识点是不是掌握得更好了。如果人生是一个坐标轴的话,每个人都处在横轴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必要和其他同学对比。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整理一份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在平时授课和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慧眼发现学生的进步。
3在课上或课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好好地利用一节课,学生除了在课下认真复习,最重要的就是要跟上教师的思维。如果能紧跟教师的思路,那么,学习数学就将事半功倍。数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在需要时抛砖引玉,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或相互讨论。如果课堂时间宝贵,教师也可以把这个问题布置为课后任务或作业。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和数学相关学科的问题。数学是很多科学的基础。如果有学生能提出它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那么,他的创新能力就会上一个台阶。
结束语
综上述,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立体思维的重要学科,其在教学方式上也应采取多样性原则,以便学生思想建设工作的开展。在进行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时,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十分有限。在培养学生独立习惯的道路上还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途径。总之,无论方式如何变化,教师、学生、家长作为教育环境的主体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和努力一定能培养出越发优秀的学生群体,为社会的发展谋福利。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J].史尧光.??中国校外教育.?2019(20)
[2]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李艳辉.??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