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沙坝镇小学校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教学。其中,对学生有效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教学需要,也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的需求,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逐渐的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引导、辅助的作用。那么,针对教学内容,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小学的主要核心课程,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多是逻辑思维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在接触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保持对数学学习高度的热情和信心,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已经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刘新喜在文章中强调“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一次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往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素”和增强记忆的“催化剂”,其效果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只有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寻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升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随心所欲,缺少设计,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得学生对于问题往往存在应付心理,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少之又少。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一)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并不随时随机的。教师需要把握提问的时机,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对学生的数学教学时,要深入的挖掘教材,找到重难点知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对重点知识以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提问。对重点知识进行提问,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开展对难点知识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提问和其他学生的分析与解答中,不断的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还要在学生思维受到阻碍的地方进行提问。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思维尚未发展完全,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维受到阻碍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直接的对学生讲解,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巧妙的为学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顺利的突破思维阻碍。
(二)因材施教,提问要有针对性
小学生接触数学学科时间不长,且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和认知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就不能用晦涩难懂的事物来举例,这样学生不仅难以理解,更有可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另外,还要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提问要有深度,更具有启发性、拓展性与挑战性;而对于基础弱一点的同学,则要更加简单、直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深入分析班级学生的特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出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的提问。
(三)强化课堂提问趣味性
在数学课堂,教师高质量的提问,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和理解相关知识。小学生的年龄不大,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课堂提问的趣味性,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转变传统的提问形式,注重提问的趣味性。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直观的为学生呈现知识,以更直观、更有趣的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轻松的将数学知识掌握和理解,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小组合作、竞赛等形式提高课堂提问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达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结束语
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次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在课前有精心的设计,在课上对“合适”的学生,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提出了问题,而且要根据回答情况及时做出中肯、合理的评价。如何通过提问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启发学生的思维、巩固学习成果,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有趣,需要教师不断努力探索而促进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科技视界,2020(23):150-151.
[2]杨大苍.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72-173.
[3]姬萍.论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七).: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33-34.